-
1 # 夏日消消氣
-
2 # 暖爸萌媽育兒記
“隔代親”這種現象,在中國原生家庭裡應該算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吧。不管是現在的獨生子女,還是以前的兒女一大群,祖輩都會對孫輩們更為溺愛的。
這個,或許是生物本能吧。疼愛弱者,在動物界也會是一樣的。不過在人類這裡發揮得更為淋漓盡致了而已。
這大概也跟祖輩們的回憶有關吧。在他們年輕的時候,日子過得艱苦,兒女們也過得沒有現在的孩子幸福,或許這會讓他們心裡有絲絲的愧疚,而這種愧疚,正好就補貼到了孫輩們的身上了。
此外,祖輩對孫輩的寵溺,也表現在教育理念上。孩子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往往都更為科學,有時候必然顯得更為嚴厲。而祖輩們,理念還停留在從前的傳統意識裡,對孩子總是顯得寵溺過度。
除了這些,也可能會因為與兒女輩的隔閡所致。對我們很多人來說,代溝是無法避免的,特別是婆媳關係,更是複雜得難於言表。老人家可能會跟兒女輩產生分歧,覺得自己受到冷落或者委屈。這個時候,他們自然就會把更多的感情投入到孫輩那裡去了。
-
3 # 伊春美食美客
隔代親輩輩親,這是誰也改變不了的現實。其實我們70年代的時候,我們也知道自己的父親是很嚴厲的,自己的父親也都是會對我們採取棍棒的管教措施,他們認為棍棒之下出孝子。所以說我們受到的那種待遇簡直就是惹點禍,就挨一頓揍。後來也是沒有辦法,我們家離爺爺家非常的近,也就是隔幾戶人家,當時我爸只要是打我,我就往爺爺家跑,拼命的跑,因為我知道跑到爺爺家的地盤兒,那就是爺爺管轄的地方了,爸爸如果敢去爺爺的暴脾氣也敢揍她,所以我說這就是我知道爸爸的軟肋。有的時候我在外面惹了禍,老師找到了家裡媽媽就告訴我說快上你爺爺家去躲躲吧。所以說那時候我總知道爺爺奶奶對我的愛要超過父母的,所以說每當到爺爺奶奶家的時候,爺爺奶奶有一個小棍兒把這個櫃子的鎖一開啟,裡面不是有槽子糕。就是牛舌餅和糖果之類的好吃的。當時我就覺得這些簡直是美味佳餚,而且總是我再委屈哭泣的時候就會得到這些格外的獎賞,所以我說我深有體會,爺爺奶奶的愛要超過父母的那種感覺。
回覆列表
你有沒有發現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你比對爸爸媽媽好多了,你犯錯的時候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會出來挺你?其實這種現象被稱為“隔輩親”,“隔輩親”是有心理學依據的。
一種生物本能
首先,祖父母輩對孫輩的認同實質是對自己基因的認同。孫輩是自己基因的傳承,見面後自然有一種親近感,這是一種生物本能,只不過人作為比較長壽且家族觀念強的生物,經常能見到自己的孫輩了,有些動物就活一兩年,它們的詞典種應該沒有“爺爺孫子”這類詞。
補償心理
當然,有了基因認同還不能說明為什麼孫子孫女比兒女更親,這就有了第二個因素——補償。
因為父母在養育子女的時候基本都很年輕,時間和金錢可能都不寬裕,所以難免手忙腳亂。回顧過去,有很多自己也不滿意的地方,可兒女此時也長大了,不需要自己再養育,現在自己的時間、經驗和金錢也都達到了歷史累計最高值,所以可以在孫子們的孩子身上“彌補年輕時候無法完成的願望”。
老年人的心理需要
還有一點就涉及了老年人的心理需要。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思維是不同的。老年人大多平時處於空巢階段,長期處於“分離焦慮之中”,所以很多老人會養花鳥魚蟲。
當孫子孫女到自己家中時,這種空虛感大大得到緩解,所以老人們都會喜歡和孫輩多待一會兒。而且老人看世界的心態也更加寬容,對小孩子們的過錯通常也不會懲罰,因此小孩子們也樂於和祖父輩的親人一起玩。這樣,雙方就建立起良好的社會性依戀,對心理發展都是有好處的。
還有,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不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所以他們和小夥伴們在一起會更輕鬆,不必考慮管教問題,能充分享受天倫之樂。
所以小夥伴們知道為什麼看起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你比對你的爸爸媽媽好了吧,我們平時或許會因為各種現實原因不能經常和他們相聚,所以期間一定要好好陪陪他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