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鑑史馬後炮

    商鞅能夠在秦國實行變法,靠的是秦孝公不遺餘力的支援。變法其實就是針對當時秦國社會的弊端來進行的,阻力自然就是來自與變法內容相對立的弊端,弊端越多,阻力就越大。

    首先解決官府與百姓之間存在的不信任問題。這個問題由來已久,由於貴族與隸農社會地位的不平等,官府對身份不同的人不管是在待遇上還是在政策都是不會平等對待的。對身份低下的人賞罰不公,賞罰失信。造成社會底層人普遍對官府不信任。

    言而無信是當時官府與百姓最大的隔閡。作為官府,政令無信比普通人的言而無信更可怕,百姓認為官府的政令無信就不會去遵守和執行,那麼再好政令就無法得到落實。為解決官府無威信的問題,商鞅採取“徙木立信”的辦法,向秦國的百姓傳達一個資訊:從今往後,官府說出的每一句話,發出的每一道政令說一便是一,說二更是二。由於徙木的人領到了豐厚的賞金,所有人都相信了官府從今往後是講信用的,從而有效解決了官府與百姓之間不信任的問題。

    其次懲治違法貴戚,樹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權威。要樹立人人平等的權威最大的阻力莫過於貴族了,一直以來貴族在“刑不上大夫”的教條面前是最大的得利者,縱然違法也不會受到刑罰。貴族容易違法是因為他們有靠山可以免於刑罰,而百姓沒有靠山,從來不敢輕易違法。

    賞之難在於民難賞,罰之難在於貴難罰。要讓所有人相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絕對權威,首先得拿出個活生生的典型來。然而沒過多久,秦國太子因無故殺人觸犯了秦法,商鞅根據當時制定的秦法採取對負責管教的公孫賈和公子虔以管教太子失責作處罰,《史記》中記載了這次處罰結果是:“黥其師,劓其傅”。一個被在臉上刺字,一個被割掉鼻子。

    透過刑治秦孝公身邊的兩大重臣,其中公子虔還是秦孝公的親哥哥,有效地杜絕“罰貴難”的問題。這兩個問題非常致命,官府無信行政難;貴族無刑治國難。商鞅在變法之初都以成功解決了這兩個根本性問題後,接下來的一系列變法阻力就沒有那麼大了,雖然被削去利益的貴族恨透了商鞅,但是,在秦孝公在世之時他們也只能忍在心裡,明面上也不得不順著商鞅變法的路線走下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染色體異常導致胎停機率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