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腫不大,沒有症狀,不需要藥物治療。你不需要管他,每年定期複查就可以了。
腎囊腫屬於良性腫瘤,有人將其歸入腎囊性疾病。在腎囊性疾病中,單純性腎囊腫最為常見。在50歲以上的人群中發病率超過50%。一般為單側單發,也有多發或多極性者,雙側發生少見。單側和單個腎囊腫相對無害,臨床上常被忽視。任何年齡均可發生,但2/3以上見於60歲以上的人,被認為是老年病。囊腫自腎實質產生,突出腎皮質表面,外觀呈藍色,但也可位於腎皮質深層或髓質。囊壁薄,為單層扁平上皮,
囊內含清亮漿液性液體。囊壁厚而不光滑,液體為血性者,提示有惡變的可能,惡變率為3%~7%。位於下極的巨大腎囊腫,可壓迫輸尿管引起梗阻、積液和感染。本病的發生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與先天性腎小球、腎小管結構異常和後天性損傷感染有關。
本病屬中醫症瘕範疇。多由先天遺傳或後天失養,腎氣受損,絡脈不和致腎囊血水內聚的內臟囊類疾病。
多囊腎和腎囊腫(多發性腎囊腫)不是一種病。因醫學分科太細,病種繁多,的確相當多的人把這兩種病混為一談。應該說區別兩者並不難:
1、病因病機方面:多囊腎是常染色遺傳病,多發腎囊腫可以是先天的(胚胎時期形成),可是創傷、炎性、腫瘤等引起。
2、家族史:多囊腎家庭成員中有類似患者,多發腎囊腫患者家族中往往無類似患者。
3、囊內容物:多囊腎內為尿液,多發腎囊腫內是體液(似血漿),其中含紅細胞等。
4、併發症及危害:多囊腎可出現血尿、高血壓、浮腫、腎功能不全、尿毒症,多發腎囊腫一般不會出現高血壓、腎功不全等。
5、預防:多囊腎可以控制囊體發展消除症狀,多發腎囊腫控制或縮小囊體,較小者可消除
腎囊腫是最常見的腎臟異常,任何年齡均可發生,但2/3以上的患者見於50歲以上中老年人,被認為是衰老的改變。腎囊腫常偶然被發現,很多患者系體檢查出,大多數腎囊腫不引起任何症狀。如引起腰部脹痛或尿頻、尿急、尿痛、尿血等泌尿系感染時,一般囊腫均較大,直徑在5cm以上。
腎囊腫的治療需因人因病情而異,不可一概而論。因為腎囊腫發展慢,在無症狀時不損害腎臟,對健康無危害,且患者發現時一般年齡較大,因此對於無症狀的患者,即使囊腫較大也可不行治療,而採取定期複查腎臟B超;如患者腰部疼痛、排尿異常系由於腎囊腫引起,且腎囊腫直徑在5cm以上,可採取手術治療,但容易復發等。
腎囊腫傳統的手術方法包括細針穿刺和開放手術,前者系在B超指引下用長穿刺針從面板刺入囊腫,吸出囊液,雖然避免了開刀之苦,但穿刺後易復發;後者雖然複發率低,但患者損傷大,腰部遺留較長的手術疤痕。
隨著影像檢查技術的不斷進步,尤其是B型超聲檢查的普及,使肝囊腫的發現率大大提高。下面談談這方面的問題:
肝囊腫是比較常見的肝臟良性疾病,預後良好,其發病率為1.4%至5.3%,分為寄生蟲性(如肝棘球蚴病)和非寄生蟲性。後者又可分為先天性、創傷性、炎症性和腫瘤性囊腫。臨床最多見的是先天性肝囊腫。它又分為單發性和多發性兩種,多發性的又稱多囊肝。多囊肝者可伴有腎、肺、胰、脾及其他臟器的囊腫,其中約有50%病人伴有腎臟囊腫。本病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以40至50歲多見,女性多於男性,許多病人終身無症狀,無症狀與有症狀的比例為2:1,有症狀者往往表現為腹脹、右上腹脹或隱痛,囊腫在表面或大的可捫及腫塊,囊內合併細菌感染時可出現發熱、寒戰、脹痛,偶見有黃疸。先天性肝囊腫生長緩慢,小於或等於4公分無症狀者,可不需特殊處理。大的並出現症狀者,根據其大小,數量,部位,鄰近臟器壓迫情況,或出現感染、破裂、出血、惡變等可採取手術,或穿刺抽液注射硬化劑或無水酒精,囊內使用抗生素、滅滴靈注射(感染時)等治療措施。
囊腫不大,沒有症狀,不需要藥物治療。你不需要管他,每年定期複查就可以了。
腎囊腫屬於良性腫瘤,有人將其歸入腎囊性疾病。在腎囊性疾病中,單純性腎囊腫最為常見。在50歲以上的人群中發病率超過50%。一般為單側單發,也有多發或多極性者,雙側發生少見。單側和單個腎囊腫相對無害,臨床上常被忽視。任何年齡均可發生,但2/3以上見於60歲以上的人,被認為是老年病。囊腫自腎實質產生,突出腎皮質表面,外觀呈藍色,但也可位於腎皮質深層或髓質。囊壁薄,為單層扁平上皮,
囊內含清亮漿液性液體。囊壁厚而不光滑,液體為血性者,提示有惡變的可能,惡變率為3%~7%。位於下極的巨大腎囊腫,可壓迫輸尿管引起梗阻、積液和感染。本病的發生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與先天性腎小球、腎小管結構異常和後天性損傷感染有關。
本病屬中醫症瘕範疇。多由先天遺傳或後天失養,腎氣受損,絡脈不和致腎囊血水內聚的內臟囊類疾病。
多囊腎和腎囊腫(多發性腎囊腫)不是一種病。因醫學分科太細,病種繁多,的確相當多的人把這兩種病混為一談。應該說區別兩者並不難:
1、病因病機方面:多囊腎是常染色遺傳病,多發腎囊腫可以是先天的(胚胎時期形成),可是創傷、炎性、腫瘤等引起。
2、家族史:多囊腎家庭成員中有類似患者,多發腎囊腫患者家族中往往無類似患者。
3、囊內容物:多囊腎內為尿液,多發腎囊腫內是體液(似血漿),其中含紅細胞等。
4、併發症及危害:多囊腎可出現血尿、高血壓、浮腫、腎功能不全、尿毒症,多發腎囊腫一般不會出現高血壓、腎功不全等。
5、預防:多囊腎可以控制囊體發展消除症狀,多發腎囊腫控制或縮小囊體,較小者可消除
腎囊腫是最常見的腎臟異常,任何年齡均可發生,但2/3以上的患者見於50歲以上中老年人,被認為是衰老的改變。腎囊腫常偶然被發現,很多患者系體檢查出,大多數腎囊腫不引起任何症狀。如引起腰部脹痛或尿頻、尿急、尿痛、尿血等泌尿系感染時,一般囊腫均較大,直徑在5cm以上。
腎囊腫的治療需因人因病情而異,不可一概而論。因為腎囊腫發展慢,在無症狀時不損害腎臟,對健康無危害,且患者發現時一般年齡較大,因此對於無症狀的患者,即使囊腫較大也可不行治療,而採取定期複查腎臟B超;如患者腰部疼痛、排尿異常系由於腎囊腫引起,且腎囊腫直徑在5cm以上,可採取手術治療,但容易復發等。
腎囊腫傳統的手術方法包括細針穿刺和開放手術,前者系在B超指引下用長穿刺針從面板刺入囊腫,吸出囊液,雖然避免了開刀之苦,但穿刺後易復發;後者雖然複發率低,但患者損傷大,腰部遺留較長的手術疤痕。
隨著影像檢查技術的不斷進步,尤其是B型超聲檢查的普及,使肝囊腫的發現率大大提高。下面談談這方面的問題:
肝囊腫是比較常見的肝臟良性疾病,預後良好,其發病率為1.4%至5.3%,分為寄生蟲性(如肝棘球蚴病)和非寄生蟲性。後者又可分為先天性、創傷性、炎症性和腫瘤性囊腫。臨床最多見的是先天性肝囊腫。它又分為單發性和多發性兩種,多發性的又稱多囊肝。多囊肝者可伴有腎、肺、胰、脾及其他臟器的囊腫,其中約有50%病人伴有腎臟囊腫。本病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以40至50歲多見,女性多於男性,許多病人終身無症狀,無症狀與有症狀的比例為2:1,有症狀者往往表現為腹脹、右上腹脹或隱痛,囊腫在表面或大的可捫及腫塊,囊內合併細菌感染時可出現發熱、寒戰、脹痛,偶見有黃疸。先天性肝囊腫生長緩慢,小於或等於4公分無症狀者,可不需特殊處理。大的並出現症狀者,根據其大小,數量,部位,鄰近臟器壓迫情況,或出現感染、破裂、出血、惡變等可採取手術,或穿刺抽液注射硬化劑或無水酒精,囊內使用抗生素、滅滴靈注射(感染時)等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