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後周世宗柴榮最小的兒子,在被宋太祖發現後差點被殺,幸好有位大臣冒死相救,才得以僥倖脫險。此後,這名皇子便認大臣為義父,並且在鄉間隱姓埋名多年,在宋真宗時期才出來做官。如今,這位皇子的後代已經繁衍千年,在江浙一帶廣有分佈,堪稱當地的大族。這位經歷曲折坎坷的皇子,便是柴榮第七子柴熙誨,也即“九支盧”的始祖之一盧璇。
且說趙匡胤稱帝、建立宋朝後,便帶著宰相範質、趙普及大將潘美等人首次巡視皇宮大內,當時大臣盧琰也在其中。聽聞新皇帝巡查後宮,前朝妃嬪、太監、宮女們不敢怠慢,紛紛前來迎拜,令宋太祖初次體會到帝王之尊,臉上難掩興奮之情。忽然,皇帝看到兩位前朝宮人懷抱嬰兒,神色慌張地向他行禮,頓時疑心大起,便向二人詢問孩子的來歷。
宮人不敢欺瞞皇帝,只好如實稟報,原來這兩個嬰孩,正是周世宗的第六子柴熙謹、第七子柴熙誨。皇帝聽後,臉上勃然變色,對隨從們講:“還愣著幹嘛?”宰相趙普見狀,便示意侍衛們將兩名嬰兒搶過來,然後抱到宮外處死。正在這危急時刻,盧璇挺身而出,大聲向皇帝質問道:“當年舜帝接受堯帝的禪位時,尚且不誅殺其子朱均,陛下應天受命,怎麼可以不為周世宗留後呢?”
宋太祖聽後不置可否,轉而又去徵詢潘美的意見。此時潘美用手緊緊地捏住殿柱,低頭不語。在聽到皇帝的詢問後,潘美既不忍心說殺,又不敢勸說皇帝釋放兩位皇子,半晌才吞吞吐吐地說:“臣與陛下都曾侍奉過周世宗,若臣勸說陛下除掉這兩個嬰兒,則有辜負當年世宗恩養之嫌;但是若臣勸阻陛下處決他,那麼陛下很可能會懷疑臣的忠心。臣惶恐無計,所以不敢妄言。”
二皇子紀王熙謹、蘄王熙誨在宮,宋祖顧謂諸將曰:“此復何待!”左右即提出。公啟曰:“堯舜授受不廢朱均。今受禪,安得不存其後?”潘美以手捏殿柱,垂頭不語。宋祖曰:“汝亦以為不可也?”美曰:“臣豈敢以為不可,但於理未安耳。”見《宋越國公傳》。
宋太祖略微沉思後,覺得潘美所慮極是,於是下令將兩位皇子追回。然而既是前朝皇子,自然便不能繼續留在宮中,宋太祖思慮再三,決定將兩位皇子送予潘美、盧璇撫養,其中盧璇負責收養柴熙誨(“乃命追還。國公與美各抱其一。公所抱者即蘄王熙誨也。”引文同上)。不久,宋太祖為籠絡盧琰,便加封他為越國公。
雖然榮升國公,雖然此後宋太祖並沒有問起柴熙誨的情況,但盧琰的心中一直惴惴不安,很擔心皇帝會“秋後算賬”,到那時,不僅自己身家性命不保,連冒死救下來的柴熙誨恐怕也會有性命之憂。所以思慮再三,盧琰便以老邁昏聵、身體多病為由,向宋太祖請求告老還鄉,並得到皇帝的恩准。
盧琰回鄉時將柴熙誨帶在身邊,給其改名為盧璇,對外聲稱是自己的養子(與此同時,潘美已將柴熙謹改名為潘惟吉,並對外聲稱是自己的侄兒),數年後又將女兒嫁給他。對於這些情況,宋太祖其實已經有所耳聞,但礙於當年的承諾,並沒有予以追究,由此可以看出,盧璇的憂慮頗有些杞人憂天的意思。回鄉定居數年後,盧琰因老病去世,家中事務遂由長子盧珪管理。
宋太祖駕崩後,弟弟宋太宗即位,此時宋朝的江山已經很穩固,就更沒有必要迫害前朝皇子,至此,盧家才算是漸漸心安。宋真宗年間,盧璇憑藉養父的恩蔭入仕,最終官至殿前防禦使,封武烈侯(“至太平興國間,仍盡官其諸子。乾興癸酉,璇亦入仕,拜殿前防禦使,封武烈侯。”引文同上)。盧璇在朝中做官多年,於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病逝,終年74歲。
盧琰生有八子,算上養子盧璇,共分為九支分散居住,每支各以樹為稱號,分別為榛、慄、擇、松、竹、梅、桐、梓、杞,號稱“九支盧”。“九支盧”的後裔散佈在今天東南沿海各省,其中尤以盧璇的支系人數最多。時至今日,在浙江省永康、武義、東陽、仙居、浦江、龍游等縣市,依然有盧璇的眾多後人生息、繁衍,成為盧姓史話中一大盛事。
他是後周世宗柴榮最小的兒子,在被宋太祖發現後差點被殺,幸好有位大臣冒死相救,才得以僥倖脫險。此後,這名皇子便認大臣為義父,並且在鄉間隱姓埋名多年,在宋真宗時期才出來做官。如今,這位皇子的後代已經繁衍千年,在江浙一帶廣有分佈,堪稱當地的大族。這位經歷曲折坎坷的皇子,便是柴榮第七子柴熙誨,也即“九支盧”的始祖之一盧璇。
且說趙匡胤稱帝、建立宋朝後,便帶著宰相範質、趙普及大將潘美等人首次巡視皇宮大內,當時大臣盧琰也在其中。聽聞新皇帝巡查後宮,前朝妃嬪、太監、宮女們不敢怠慢,紛紛前來迎拜,令宋太祖初次體會到帝王之尊,臉上難掩興奮之情。忽然,皇帝看到兩位前朝宮人懷抱嬰兒,神色慌張地向他行禮,頓時疑心大起,便向二人詢問孩子的來歷。
宮人不敢欺瞞皇帝,只好如實稟報,原來這兩個嬰孩,正是周世宗的第六子柴熙謹、第七子柴熙誨。皇帝聽後,臉上勃然變色,對隨從們講:“還愣著幹嘛?”宰相趙普見狀,便示意侍衛們將兩名嬰兒搶過來,然後抱到宮外處死。正在這危急時刻,盧璇挺身而出,大聲向皇帝質問道:“當年舜帝接受堯帝的禪位時,尚且不誅殺其子朱均,陛下應天受命,怎麼可以不為周世宗留後呢?”
宋太祖聽後不置可否,轉而又去徵詢潘美的意見。此時潘美用手緊緊地捏住殿柱,低頭不語。在聽到皇帝的詢問後,潘美既不忍心說殺,又不敢勸說皇帝釋放兩位皇子,半晌才吞吞吐吐地說:“臣與陛下都曾侍奉過周世宗,若臣勸說陛下除掉這兩個嬰兒,則有辜負當年世宗恩養之嫌;但是若臣勸阻陛下處決他,那麼陛下很可能會懷疑臣的忠心。臣惶恐無計,所以不敢妄言。”
二皇子紀王熙謹、蘄王熙誨在宮,宋祖顧謂諸將曰:“此復何待!”左右即提出。公啟曰:“堯舜授受不廢朱均。今受禪,安得不存其後?”潘美以手捏殿柱,垂頭不語。宋祖曰:“汝亦以為不可也?”美曰:“臣豈敢以為不可,但於理未安耳。”見《宋越國公傳》。
宋太祖略微沉思後,覺得潘美所慮極是,於是下令將兩位皇子追回。然而既是前朝皇子,自然便不能繼續留在宮中,宋太祖思慮再三,決定將兩位皇子送予潘美、盧璇撫養,其中盧璇負責收養柴熙誨(“乃命追還。國公與美各抱其一。公所抱者即蘄王熙誨也。”引文同上)。不久,宋太祖為籠絡盧琰,便加封他為越國公。
雖然榮升國公,雖然此後宋太祖並沒有問起柴熙誨的情況,但盧琰的心中一直惴惴不安,很擔心皇帝會“秋後算賬”,到那時,不僅自己身家性命不保,連冒死救下來的柴熙誨恐怕也會有性命之憂。所以思慮再三,盧琰便以老邁昏聵、身體多病為由,向宋太祖請求告老還鄉,並得到皇帝的恩准。
盧琰回鄉時將柴熙誨帶在身邊,給其改名為盧璇,對外聲稱是自己的養子(與此同時,潘美已將柴熙謹改名為潘惟吉,並對外聲稱是自己的侄兒),數年後又將女兒嫁給他。對於這些情況,宋太祖其實已經有所耳聞,但礙於當年的承諾,並沒有予以追究,由此可以看出,盧璇的憂慮頗有些杞人憂天的意思。回鄉定居數年後,盧琰因老病去世,家中事務遂由長子盧珪管理。
宋太祖駕崩後,弟弟宋太宗即位,此時宋朝的江山已經很穩固,就更沒有必要迫害前朝皇子,至此,盧家才算是漸漸心安。宋真宗年間,盧璇憑藉養父的恩蔭入仕,最終官至殿前防禦使,封武烈侯(“至太平興國間,仍盡官其諸子。乾興癸酉,璇亦入仕,拜殿前防禦使,封武烈侯。”引文同上)。盧璇在朝中做官多年,於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病逝,終年74歲。
盧琰生有八子,算上養子盧璇,共分為九支分散居住,每支各以樹為稱號,分別為榛、慄、擇、松、竹、梅、桐、梓、杞,號稱“九支盧”。“九支盧”的後裔散佈在今天東南沿海各省,其中尤以盧璇的支系人數最多。時至今日,在浙江省永康、武義、東陽、仙居、浦江、龍游等縣市,依然有盧璇的眾多後人生息、繁衍,成為盧姓史話中一大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