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4
回覆列表
  • 1 # 狗旦345

    從乾隆朝開始,中國有了正規的人口統計,也有了比較詳細、準確的人口統計數字。從乾隆六年第一次人口普查的1.4341億,至乾隆六十年(1795)有人口2.9696億,54年淨增人口1.5355億,平均每年增加284萬人,增長率為千分之12.9.

    嘉道以後,人口繼續增加,但增長的勢頭放緩,從乾隆六十年至道光二十年的45年中,人口從2.97億增至4.13億,淨增1.16億,年均增長258萬人。絕對數字也不少,因人口基數已高,故增長率為千分之7.2.

    人口激增須與糧食產量增加同步。乾隆末年,全華人口已達3億,遠遠超過歷史上的任何時期,由此可以推論,當時的經濟實力也必大大超過以往的任何朝代。

    人口激增一方面是經濟增長的表現,另一方面也會帶來問題和不安定的因素,人口壓力日益增長,超過了社會的承受能力。

    此外,人口激增而分佈不均又是乾隆帝面臨的另一難題。以乾隆六十年統計的資料來看,3億人口有97%都分佈在內地18個省,各省人口多少排列順序為:江蘇、安徽、直隸、山東、浙江、河南、湖北、江西、湖南、廣東、甘肅、福建、山西、四川、陝西、廣西、貴州、雲南。

    如果以經濟區域而言,華北平原四省,即直、魯、豫、晉和長江下游四省,即蘇、浙、皖、贛人口最多最密集。乾隆十四年(1749),直、魯、豫、晉四省人口6006萬,蘇、浙、皖、贛四省人口6285萬,佔全國占人口的68%。43年後,即乾隆五十六年,這個數字雖然有所下降,但仍然佔到了61%。

    再看湘、鄂、川三省,乾隆十四年共1895萬人,佔全國總人口10%,至乾隆五十六年(1749),三省共4693萬人,佔全國總人口15%。其年增長率為19.7%,遠遠高出其他八省。這樣的高的增長率並非是人口自然繁衍,而是大批外省流民來此墾植。

    至於邊疆地區的省份,統計數字不全,數字也偏低。乾隆六十年,盛京僅有84萬人,吉林、黑龍江各報16萬人,實際數目可能更多。因為東北是封禁之地,許多出關種地的農民未曾全部上報。新疆北部準噶爾原有60萬人,經戰亂饑荒,人口銳減,雖然此後有土爾扈特東歸,但人口總量依然很少。

    西藏地區,乾隆初年有喇嘛31.6萬人,民人64萬,共計約100萬人。這是乾隆初年的數字,至乾隆末年估計有120萬人。至於內外蒙古和青海則無統計數字。大致推算,在18個內地省份之外,人口總數不會超過800萬,只佔全國總人口的3%左右。清廷之所以不對邊疆地區進行人口統計,是怕引起他們的不安。實際上,乾隆朝統計人口,很多少數民族人口並未包括在內。

    繼乾隆朝人口膨脹之後,發生了人口區域性流動的浪潮,長江、黃河、珠江下游及華北等居民密集,地少人多,出現大量相對過剩的人口,他們無地可耕,生計艱難。當出現開墾貧瘠地區的可能時,便形成了吸引人們遷徙的強大動力。大批流民,離鄉背井,出外謀生,定居異地。

    清廷對移民的政策時常會有變化,隨著時間、地區的不同而改變,初期對東北、內蒙封禁較嚴,禁止漢民移墾,以後逐漸放寬;對川湘雲貴無封禁之令,但漢苗雜處,稍加限制;對海外移民,控制較嚴,但實際上限制不了;對新疆北部則鼓勵移民開墾。

    到了乾隆末年,中原人口壓力越來越大,清廷不得不開放封禁,鼓勵移民。在這種情況下,從乾隆朝開始,大規模的人口遷徙已呈趨勢,呈現出中心地區向山區邊疆以及東南亞各國輻射的局面,這一局面一直持續到清王朝滅亡。

    人口劇增給清王朝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尤其是乾隆時代。乾隆帝在位的六十年,文治武功顯著,雖然他的執政的晚期頗受後人質疑,但總體而言,他實行的許多經濟政策大多是積極有效的,在很長一段時間都保持著盛世的景象。當然,人口問題所帶來的社會矛盾始終是要爆發的,這是封建體制下的必然結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越南軍隊的實力跟韓國相比!哪一個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