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中山民

    這是一首喻諷詩,作者開篇一句“漢皇重色思傾國”已說明問題。在感嘆李楊二人的生死愛情之後,又為身為君王的唐明皇因私情誤國而婉惜。連想到當朝君主在削藩平亂成功而產生的傲驕,由此而愛恨交加心情很難平復……。誰能管得住皇上,這首詩也有警示後人的意義。

  • 2 # 劉楚雲817

    漢皇愛美色,想要一容貌傾國的女子,他在位多年,都沒找到。楊家有個女孩剛長大,養在深深的閨閣中,外人不認識。天生的美麗資質,難以被長久埋沒,果然有一天,被選在君主身邊。眼波流轉一笑生出百媚千嬌,六宮粉黛頓時相形見絀。春寒料峭,賜她華清池溫泉中沐浴,泉水潤滑,洗得肌膚柔滑白嫩。侍女扶起時,嬌嬌弱弱沒有力氣,這是她剛得到寵幸之時。鬢髮如雲,容顏如花,插著金步搖;芙蓉暖帳中,度過春宵。深恨春宵太短,一覺睡到日高起,從這時開始,君王再也不上早直朝。承受歡寵,侍奉飲宴,沒有片刻閒暇,春天隨君主春遊,夜夜由她陪伴。後宮中,有美人三千,君王將對三千美人的寵愛,集於她一身。金屋妝畢,嬌媚動人來侍寢;玉樓上,宴罷的醉態像春天般迷人。姐妹弟兄都享受高官厚祿,灼灼光彩,籠罩楊家門戶。於是天下父母都改變心願,不重視生男孩,而希望生女孩。驪山宮殿,高聳入雲,仙樂隨風飄散,到處都能聽兄。緩歌慢舞,應和著音樂的旋律,君王整天都看不夠。漁陽戰鼓隆隆,傳來動地殺聲,驚亂了霓裳羽衣曲的舞步和絃音。九重宮闕,煙塵滾滾,君王帶著千衣乘萬騎,向西南逃奔。車駕龍旗飄搖,隊伍走走停停,西出城門,才走了百餘里路程。將士們不肯前進,君王也無可奈何,只得將溫婉委屈的愛妃逼死馬前。貴妃的珠花掉地,無人收起…

    長恨歌是白居易詩作中膾炙人口的名篇…

  • 3 # 瑰谷清風

    欲想了解一首詩的背景,必先了解詩人當時的處境與心情。

    《長恨歌》是白居易於806年在今陝西周至寫的,當年他35歲,還是未婚。

    他為何35歲還未結婚呢?這就是放在當今社今,也是大齡青年。我們的大詩人當年可是才華橫溢,官至校書郎啊!

    原來,白居易的婚姻,與唐代另一位大詩人陸游同病相憐——被母親生生拆散。

    “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蓮;

    何處閒教鸚鵡語,碧紗窗下繡床前。”

    這首詩就是白居易寫給心上人——鄰女“湘靈”的詩,當年湘靈十五歲,白居易十九歲,兩人相鄰而居,朝夕相處,可謂兩小無猜。

    兩人經過了漫長的戀愛階段,雖然兩情相悅,可是,在講究門當戶對的封建社會,湘靈總不被母親所接納,而白居易也如一般男孩那樣,唯有以不結婚來反抗。

    804年,白居易在長安做官,回故鄉搬家。但母親硬是連他們相見的機會也不給,白居易只好帶著深深的無奈與絕望,含“恨”而返。

    後來,他寫道:

    不得哭,潛別離。

    不得語,暗相思。

    兩心之外無人知。

    深籠夜鎖獨棲鳥,利劍春斷連理枝。

    河水雖濁有清日,烏頭雖黑有白時。

    惟有潛離與暗別,彼此甘心無後期。

    而《長恨歌》就寫於他離家一年多後的時間,那時他還在與母親作鬥爭。他直到808年,37歲時,才在母親以死相逼,無奈與同僚楊汝士的妹妹結婚。

    詩歌中,白居易雖然諷喻唐玄宗重色傾國,一人得寵,雞大昇天。但也同情唐玄宗,即使身為一國之君,面對愛情也是無奈——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同時,也為唐玄宗的深情讚美——排空馭氣奔如電,昇天入地求之遍。

    更表達了自己深深的祝願——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有人說,《長恨歌》以“長恨”為題——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他所恨何事?

    我想,他所恨的應是當時的封建禮教,也就是唐婉詩中的“惡東風”。

    因為他知道,在當時社會,“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好願望,自己無法得到,唐明皇也無法實現,所以,發出了“此恨綿綿無絕期”的感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以海為家、自幼戳破耳膜:海上最神秘的民族,為何一生不能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