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來自全國的21名少年被選進了中科大,成為中國首個少年班大學生。最大的16歲,最小的11歲。他們被稱為“天才”,被稱為“神童”,他們被認為是“知識荒原上的少年突擊隊”。
自此以後,不止是北大、清華、南大等大學招收少年大學生,中小學也出現了各種形式的“重點班”“實驗班”。
今天,我們一邊詬病這種中國模式的“精英教育”,一邊又不得不向它妥協,因為人們普遍認為,這些“天才”們就註定不平凡,他們要走的是有別於凡人的另一條路。但是,平凡的我忍不住想問,怎麼樣才是天才?總不能是以出生時天降異象或是含玉出生為標準吧。
目前,關於“天才”沒有統一明確的界定,現有的研究都只從單一的角度進行分析。最常用的判斷標準有以下兩種:
智商即智力商數(Intelligence quotient,IQ),是透過一系列標準測量人在其年齡段的智力發展水平。智力也叫智慧,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智力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分析判斷能力、思維能力、應變能力等。
通常,IQ超過140的便被認為是天才,但是這種說法過於絕對。
單次測試超過140也並不能就說明這是個天才,人在不同時間段的智商是不一樣的,甚至智商會隨著年齡增長。高興的時候智商會提高,悲傷、恐懼、鬱悶、緊張的時候智商會下降。
經過一晚的睡眠,大腦得到了充分的休息,早上醒來時是人一天之中智商最高的時候。大腦工作5個小時後,到了中午12點後,大腦很累了,需要休息,這時人的精神會很差,智商比較低。到了晚上10點鐘,大腦工作了一天,非常疲憊,這時智商就會非常低。
因此,IQ的測量意義是建立在人群社會的基礎上的,是不是天才不是單看一個IQ的得分,而在於得分在人群中的位置。
根據一定的統計原理,一半人口的智商,介於90-110之間,其中智商在90-100和100-110的人各佔25%。智商在110-120的佔14.5%,智商在120-130的人佔7%,130-140的人佔3%,其餘0.5%人智商在140分以上,另有25%的人IQ在90分以下。
智力超過常態者,我們稱之為智力超常,那些智力低於常態者,我們稱之為智力低常。
早些年,IQ被作為是篩選天才的唯一指標,但又有研究發現,IQ分數不高的人,如果具有某些人格特質或強烈的行為動機,也會在某些領域呈現出天才式行為。
有別於IQ可以被量化,另一種“天才”的標準就比較抽象了。在這種標準之下,天才是那些在特定領域有價值的、有變革能力的“專家”。他們富有創造力、有毅力、對世界有獨特的見解。這種標準下的天才很難判斷,原因在於智力測試大多測量人的一般能力,而這類天才更多表現出在具體任務上的認知操作及情感因素等的相關。當然,這一標準更多使用在衡量成人天才身上。
不論如何,要知道自己是不是天才,都需要一個“參照系”。如果僅以年齡為參照,則天才展現出的是超越於同齡人的優勢,如IQ高於同齡小孩;如果以包括同齡人在內的所有人作為參照,則天才表現出卓爾不凡的特殊才能。
不同的參照造就出不同型別的天才。
“物以稀為貴”,這一型別是稀缺併為社會所需的人,例如卓越的外交家。
能推動社會發展但其作用並不必然體現在日常生活的人才,如藝術、文學、音樂、哲學等領域的人才
掌握高水平知識和技能,能直接服務於社會的人才,如醫生、律師等
具備離奇能力、娛樂社會但不大為社會人可的人,如一目十行、超強記憶等方面人才。
參照系不同賦予不同天才的是不同的行為內涵。因此,對於來自不同參照系的天才,無法進行比較。天才到底是先天還是後天實無法一概而論,亦或者說兩者皆有。
四十年前,來自全國的21名少年被選進了中科大,成為中國首個少年班大學生。最大的16歲,最小的11歲。他們被稱為“天才”,被稱為“神童”,他們被認為是“知識荒原上的少年突擊隊”。
自此以後,不止是北大、清華、南大等大學招收少年大學生,中小學也出現了各種形式的“重點班”“實驗班”。
今天,我們一邊詬病這種中國模式的“精英教育”,一邊又不得不向它妥協,因為人們普遍認為,這些“天才”們就註定不平凡,他們要走的是有別於凡人的另一條路。但是,平凡的我忍不住想問,怎麼樣才是天才?總不能是以出生時天降異象或是含玉出生為標準吧。
目前,關於“天才”沒有統一明確的界定,現有的研究都只從單一的角度進行分析。最常用的判斷標準有以下兩種:
智商即智力商數(Intelligence quotient,IQ),是透過一系列標準測量人在其年齡段的智力發展水平。智力也叫智慧,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智力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分析判斷能力、思維能力、應變能力等。
通常,IQ超過140的便被認為是天才,但是這種說法過於絕對。
單次測試超過140也並不能就說明這是個天才,人在不同時間段的智商是不一樣的,甚至智商會隨著年齡增長。高興的時候智商會提高,悲傷、恐懼、鬱悶、緊張的時候智商會下降。
經過一晚的睡眠,大腦得到了充分的休息,早上醒來時是人一天之中智商最高的時候。大腦工作5個小時後,到了中午12點後,大腦很累了,需要休息,這時人的精神會很差,智商比較低。到了晚上10點鐘,大腦工作了一天,非常疲憊,這時智商就會非常低。
因此,IQ的測量意義是建立在人群社會的基礎上的,是不是天才不是單看一個IQ的得分,而在於得分在人群中的位置。
根據一定的統計原理,一半人口的智商,介於90-110之間,其中智商在90-100和100-110的人各佔25%。智商在110-120的佔14.5%,智商在120-130的人佔7%,130-140的人佔3%,其餘0.5%人智商在140分以上,另有25%的人IQ在90分以下。
智力超過常態者,我們稱之為智力超常,那些智力低於常態者,我們稱之為智力低常。
早些年,IQ被作為是篩選天才的唯一指標,但又有研究發現,IQ分數不高的人,如果具有某些人格特質或強烈的行為動機,也會在某些領域呈現出天才式行為。
有別於IQ可以被量化,另一種“天才”的標準就比較抽象了。在這種標準之下,天才是那些在特定領域有價值的、有變革能力的“專家”。他們富有創造力、有毅力、對世界有獨特的見解。這種標準下的天才很難判斷,原因在於智力測試大多測量人的一般能力,而這類天才更多表現出在具體任務上的認知操作及情感因素等的相關。當然,這一標準更多使用在衡量成人天才身上。
不論如何,要知道自己是不是天才,都需要一個“參照系”。如果僅以年齡為參照,則天才展現出的是超越於同齡人的優勢,如IQ高於同齡小孩;如果以包括同齡人在內的所有人作為參照,則天才表現出卓爾不凡的特殊才能。
不同的參照造就出不同型別的天才。
稀缺型(scarcity)“物以稀為貴”,這一型別是稀缺併為社會所需的人,例如卓越的外交家。
超越型(surplus)能推動社會發展但其作用並不必然體現在日常生活的人才,如藝術、文學、音樂、哲學等領域的人才
專業型(quota)掌握高水平知識和技能,能直接服務於社會的人才,如醫生、律師等
異常型(anomalous)具備離奇能力、娛樂社會但不大為社會人可的人,如一目十行、超強記憶等方面人才。
參照系不同賦予不同天才的是不同的行為內涵。因此,對於來自不同參照系的天才,無法進行比較。天才到底是先天還是後天實無法一概而論,亦或者說兩者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