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4535522905472
-
2 # 極客視界
阿西莫夫在當時所做的預言,一多半已經實現了,而剩下的大部分,也都在實現的路上。其中有這樣一條不太被人重視,「例如,一臺可以將酵母、藻類和水轉化為仿火雞之類食物的機器」。
就是這麼不受重視的一條,現在也變成了現實。
上個月快餐連鎖企業漢堡王聯合初創公司 Impossible Foods 推出了素肉漢堡 Impossible Whopper(不可能皇堡),這款漢堡的原材料就是 Impossible Foods 推出的第二代素肉。這種素肉由椰子油、大豆原料和植物性甲基粘稠劑結合而成,蛋白質含量甚至和普通牛肉旗鼓相當,而品嚐過的消費者也表示根本嘗不出是假的。
其實早在 2017 年,麥當勞就在芬蘭、瑞典還有美國芝加哥總部推出了素肉漢堡 McVegan,使用大豆和蘑菇為原材料製作了肉餅。而肯德基也傳出了今年要在英國推出素食炸雞的訊息。
「人造肉」的概念彷彿在一夜之間席捲了全世界,就連比爾·蓋茨也投資了人造肉創業公司 Beyond Meat。相關研究表明,飼養供人類食用的動物,是對環境的最大傷害之一。根據動物種類的不同,以工業化方法生產一磅肉類蛋白要比生產等量植物蛋白多用 4 到 25 倍的水,6 到 17 倍的土地,6 到 20 倍的化石燃料。在環保和健康問題的刺激下,人造肉企業擴張迅速,上面提到的兩家公司就分別拿到了 5 億美元和 1 億美元的投資。
而在人造肉的火熱之後,「人造奶」、「人造蝦」、「人造魚」、「人造雞蛋」等等也基本上準備就緒,可以說普羅大眾還沒搞明白人造的到底是怎麼回事,就吃上「人造」了。
難道環境保護和人類健康,就全靠這些「人造食品」了?
其實也不是。
很多「人造食品」是遇冷的,比如說同樣耕耘多年的「人造雞蛋」,食材主要由從包括黃豆在內的豆類植物中提取的蛋白質構成,可以取代傳統雞蛋,廣泛使用在麵包、蛋糕、蛋黃醬、雞蛋麵等食品的製造過程中。而它的境遇就沒有人造人那麼順利,現在也鮮有人問津。
谷歌在自家食堂推出的利用大豆蛋白以及狹鱈、竹筴魚、日本海藍鱈、鰈類、黃花魚、長蛇鯔等魚類的肉糜合成的食感與天然品相似的人造蝦狀食品也受到一定的質疑,用魚合成蝦難道不是多此一舉?
而緊接著人造肉之後炒火的「人造奶」概念,則在熱度尚未散去的時候被專家澆了一頭冷水。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科學家可以根據消費者需要,將化學物質及生物工程酵母同時除錯,來生產出真正的牛奶蛋白質,最終複製出普通牛奶的口味,但同時可以更富營養價值。然而有專家指出,到目前為止人類研究還沒有查出牛奶中富含多少種生物活性物質,都有什麼樣的作用,「人造奶」目前不過是個模仿口味的噱頭。
所以目前來看,不論是受到追捧的「人造肉」還是受到冷落甚至是質疑的「人造奶」、「人造蝦」等產品,都應該辯證的看待。
人類自古以來的飲食習慣,不可能簡簡單單的就被改變,長期食用是否會對人類造成影響尚不可知。更不能將目前的環境問題和健康問題推給飼養及食用肉類。遍及世界各地的化工廠的碳排放量難道不比飼養牲畜來的多?至於健康問題就更有意思了,在這個遍地 996 的時代,吃紅肉難道比這個還傷身體?
民以食為天,無論是對待食物還是新技術,都應抱有敬畏之心,所以面對「人造食品」,希望大家不要一味的吹捧或者貶低,在一切都塵埃落定之前,還是謹慎的嘗試並保持觀望。
回覆列表
我覺得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的是什麼是人造?是不借助大自然認為透過無機物合成呢?還是利用大自然提供的食物進行二次加工?如果是前者的話應該還是比較難做的,至於未來會不會出現,我覺得我們科學發展的方向應該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