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彩條魚童書
-
2 # 龍耀九天
讀書不僅能增長知識、開闊視野,而且還能養生,古人很早就懂得這個道理。西漢文學家劉向曾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他把讀書比作一帖藥劑,善於讀書有利於身心健康。
事實證明,讀書的確能夠調整人的心理狀態,甚至起到治病療疾的作用。最有名的讀書治病的故事發生在三國時期。《三國志》卷二十一《魏志·陳琳傳》注引《典略》中記載,三國時曹操有頭風病的頑症,每當發作時痛苦不堪,當他讀了陳琳討伐他的討逆檄文,“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頓時病癒如常。在古代,像曹操這樣的事並非個案,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東齋記》裡記載:“每體之不康,則或取六經百氏若古人述作之文章誦之,愛其深博閎達,雄富偉麗之說,必茫乎以思,暢乎以平,釋然不知疾之在體。”歐陽修從中說出了自己讀書抗病的感受。
清代一本文人筆記中記載了用杜甫的詩治病的趣事,說的是有一位被稱為白巖朱公的人患“氣痛病”,“每當疾發時便誦杜詩數首,氣痛便迅速緩解,屢試屢效。”現代的醫學透過研究發現,精神刺激可以調節人體的免疫功能,因此病中閱讀確實對改善心理和情緒狀態有一定作用,並非古人浮誇。
生命在於運動,不僅指身體運動,還包括大腦運動,這是現代科學公認的事實。當人讀書進入佳境時,往往“聚精會神”,這種狀態能促進“腦運動”,此時,身體會為大腦輸送充足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帶動血液迴圈,從而使全身保持協調統一,延緩衰老。最早的醫書《黃帝內經》就有“聚精會神是養生大法”之說。
從古到今,愛讀書長壽之人不在少數,南朝梁武帝是中國著名的文人皇帝,他多才多藝,擅長詩詞歌賦,酷愛讀書,一輩子手不釋卷。他活了86歲,成為中國古代第二高壽的皇帝。南宋詩人陸游在古稀之年,雖面臨戰亂,仍不忘讀書,並說“讀書有味聊忘老”“病須書卷作良醫”,結果,陸游活到85歲。清末經學大師俞樾,晚年遠離官場,專心治學,他曾自撰一聯:“讀書養氣十年足,掃地焚香一事無。”讀書養心,使他壽至86歲。到了近代,曾參與過辛亥革命的喻育之老人總結的長壽秘訣三字經中有:“讀讀書,看看報,常笑笑,莫煩惱。”老人於1993年在家中無疾而終,享年104歲。
清代文人沈復在筆記《浮生六記》中曾這樣總結讀書與養生的關係:“人心至靈至動,不可過勞,亦不可過逸,唯讀書可以養之。閒適無事之人,鎮日不看書,則起居出入,身心無所棲泊,耳目無所安頓,勢必心意顛倒,妄想生嗔。”不過,“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書讀得久了,要散散步,聽聽音樂,活動活動,若想以讀書來養生,一定要注意勞逸結合才行。
-
3 # 腳步為你停留
讀書可以醫愚!愚蠢是世界上最難醫治的疾病!醫書上說:病不讓醫者不可醫!很多人不讀書,還覺得自己很牛!這樣的人不能醫!有少數人醒悟了,覺得自己很無知,所以拼命的讀書!這樣的人徹底擺脫了愚昧無知!
回覆列表
讀書能不能“治病”這個問題要辯證的看。
首先,取決於你得的是什麼“病”,就拿“相思病”來舉例吧,如果這個時候看一些能讓人心胸豁達的哲學經典,一定程度上肯定是能治病的。或者有的小孩子老是有大吵大鬧的毛病,多讀一些情緒管理的繪本,一定程度上肯定也是會緩解“症狀”的。
其次,就在於你看的是什麼書。還拿相思病來舉例,比如你這個時候偏要看一些愛情小說或是愛情詩歌,那可能只會讓你越病越深,不能治病,也許還會害人害己。對於青少年來說更是這樣,有時候好書會改變人的一生,壞書也同樣會影響人一生,一個原本有暴力傾向的人再去讀很多暴力的漫畫,肯定也只會讓病情每況愈下。
最後,雖然讀書沒有辦法去治真正的病,如果指望透過讀一本書就讓癌症痊癒這肯定是不現實的,但很多病其實都是由心而生的,如果能夠透過讀書將心結開啟,也許很多疾病也都不治而愈了。
祝福您在閱讀中獲得健康豐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