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119190006092

    年畫,古稱“門神畫”,其最早的名稱叫“門畫”。

    年畫的由來

    每逢春節,人們都喜歡買些鮮豔悅目的年畫,貼在門上或室內,增添新春佳節的祥和氣氛。春節貼年畫,在中國由來已久。年畫,古稱“門神畫”,其最早的名稱叫“門畫”。

    據《風俗通義》記述,在先秦兩漢年節宗教信仰有祀門之習俗,故神荼、鬱壘成為中國最早的司門之神。晉代宗懍《荊楚歲時記》道:“正月一日,給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鬱壘,俗謂之門神。”

    東漢蔡倫發明了紙,唐以前多為手繪門神。

    門神的角色亦不是傳說的形象,而出現了真實的人物。人們對門神的普遍說法是:門神中的白臉將軍為齊州歷城籍(今山東濟南市)秦叔寶,黑臉將軍為朔州善陽籍(今山西朔縣)胡敬德。《李世民列傳》記載:唐太宗時,李世民因噩夢致病,每逢深夜就聽見鬼叫,嚇得心中不寧,寢食不安。

    有位大臣進言:“派大將守門,必能驅鬼。”大將秦叔寶、尉遲敬德自告奮勇全副披掛,一人持劍,一人持鞭,站立宮門兩邊,徹夜守護,太宗的病果然痊癒了。太宗大喜,但想將軍守門不是長久之策,隨命畫工把兩位將軍的威武形象繪在宮門上,後人仿效畫於紙上或木板刻印而盛行於世。

    由於秦、尉遲二人皆為將軍,故唐時的門神多以威武將軍出現,加之民間畫工在唐史演義的基礎上,對他們二人形象進行藝術加工,所以逐漸演變其為年畫“門神”。

    隋代後期,隨著木刻書籍的產生,木版年畫亦應運而生了。從繪畫上講,梁朝劉琰的《少年行樂圖》可稱之為年畫之先聲。

    到了唐五代,畫目繁多,有韓滉的《豐稔圖》、周昉的《遊春仕女圖》、《撲蝶圖》、李嵩的《觀燈圖》、易慶之的《元宵圖》、徐熙的《牡丹圖》、蘇漢臣的《嬰兒對浴圖》等。尤其是《嬰兒對浴圖》,畫上畫的嬰兒赤身系紅兜肚,戲舞花側,著色鮮明,栩栩如生。這證明,唐代的年畫在構圖和用色上,均達到了相當水平。

    到宋代,木刻取代了畫像。中國最早的雕版年畫,見於南宋時期印的木版年畫,畫面有趙飛燕、王昭君、班姬、綠珠等美女圖,關張趙馬黃五虎圖。元代年畫中有壽星圖、八仙圖、松鶴延年等,而且有出售交易市場。明代,由於朱元璋的提倡,這種習俗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清代,由於戲曲雜劇、繡像小說及使用插圖等木刻畫的興起,並在繪製技術和雕刻技術上都有很大的發展,使木刻年畫進入了顛峰時期。特別是清雍正、乾隆年間,年畫更為繁盛,產地遍及全國,並湧現出一大批專門從事木刻年畫的專業畫工和雕刻家。

    辛亥革命前後,年畫不僅沒得到應有的發展,反而遭受冷遇,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戰亂的影響。

    此期間以上海的老月份牌為代表的石印年畫走俏大江南北,形成了一道獨特的“老月份牌”風,一大批月份牌名家脫穎而出,如謝之光、周慕橋、金梅生、杭樨英、胡伯翔、徐泳青、鄭曼陀、葉淺予等。

    抗戰時期,解放區出了不少年畫佳作,主要以抗日和勞苦大眾為題材,如參軍圖、新年勞軍、兄妹開荒等。

    新中國成立以後,年畫藝術發展迅速。無論是造型佈局,還是寄情寓意,既有繼承,又有發展,創作了不少宣傳新道德、新思想、新生活的優秀作品。

    一千多年來,民間藝人積年累代,父傳子承,在極為簡陋的條件下,創作了一批又一批富有濃郁的民族風情和獨特韻味的木版年畫,並逐步形成了江蘇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山東淮坊楊家埠、陝西鳳翔、河南開封朱仙鎮、湖南邵陽灘頭、四川綿竹、廣東佛山、福建漳州、山西臨汾、河北武強、雲南大理等等名滿天下的木版年畫。

    這些地區年畫在清雍正、乾隆年間具有相當規模,其作品大多以簡練的線條、鮮豔的色彩,並融入改革開放新題材,注重情節、情趣和造型的表現,人物生動可愛,富有活力,使作品別有新意,頗具觀賞和收藏價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在家自制面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