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296806220335

    卡介苗是科學家把牛型結核桿菌在馬鈴薯培養基上培養、並把它的毒性減弱到無害的程度後變種製成的一種活菌苗,給新生兒接種後能夠有效地預防結核病。卡介苗接種的常用方法有皮內注射和面板劃痕法兩種。由於這種菌苗是由法國細菌學家卡爾美和介林兩人首先研製成的,所以人們就為它取名為“卡介苗”。這種菌苗的問世,從某種意義上講標誌著一門新興學科——免疫學的誕生。

    免疫學是20世紀興起的一門新型學科,主要是對人體免疫現象、本質和實際應用進行研究,除涉及傳染病的特異性診斷、預防和治療外,還推及至移植免疫、腫瘤免疫和自身免疫等問題的研究。所使用的免疫療法僅限於治療和預防傳染病的實際應用。研製成的疫苗是能使機體產生免疫力的細菌製劑,用於預防接種。卡介苗就是諸多疫苗中的一種。

    用人工方法使人體產生自動免疫能力來預防傳染病的辦法,其實人們在很早以前就已經開始使用了。18世紀末在歐洲,科學家採用科學的方法制成痘苗,成為人類最早利用自動免疫作用進行預防傳染性疾病的方法。19世紀80年代,法國細菌學家、化學家巴斯德根據自動免疫的原理,在狂犬病疫苗的製造和研究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此外,還有許多科學家都在為研製和研究各種傳染病疫苗進行著不懈的探索和努力。

    實際上,卡介苗的研製成功也經過了漫長的實驗過程。從1906年起,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的醫生、細菌學家卡爾美和介林就開始了實驗研究。兩年之後,他們偶然發現牛膽汁可以減弱結核桿菌的毒性。於是,他們連續做了231次減弱毒性的培養,每次間隔3個星期,共花了13年的時間,到1921年才得到一種無害而有效的穩定疫苗,命名為卡介苗(取卡爾美和介林名字的第一個字母)。

    從1921年起,他們開始在人身上進行實驗,發現新生嬰兒接受這種疫苗注射後對來自母親體內的結核病菌的感染具有免疫力。於是,卡介苗在法國很快就被推廣使用。但在英、美兩華人們卻對卡介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直持懷疑態度。阻止這種疫苗在這兩個國家推廣使用的主要原因就是1930年發生在德國呂貝克的一次醫療事故,當時249名接種疫苗的嬰兒中竟有73名死亡。後來科學家才發現,造成這次事故的真正原因是注射的疫苗事先不小心受到了汙染。直到20世紀50年代,科學家們又經過在上千人身上注射優質的卡介苗,並和另一組同等人數的未經注射疫苗的人進行對照實驗,終於肯定了卡介苗是一種無毒而有效的預防結核病的免疫疫苗。到1961年介林去世時,世界上已有2億多人接種了這種疫苗。現在,在西方國家,肺結核這個曾被視為不治之症的疾病已經基本絕跡了。

    從預防結核病的卡介苗研製成功的事例中,人們可以感受到免疫療法走過的艱難歷程。20世紀科學家們對病毒病免疫療法的研究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病毒是一種比病菌更小,需要使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見的病原體。因為它能透過濾菌器,所以又被稱作濾過性病毒。天花、麻疹、腦炎、牛瘟等病症就是由不同的病毒引起的。19世紀末,透過德國化學家邁耶、俄國微生物學家伊凡諾夫斯基和荷蘭生物學家貝哲林克等人對菸草花葉病的研究,成功地發現了濾過性病毒。到20世紀20年代,科學家們陸續發現植物、昆蟲、鳥類和哺乳類動物也都會感染上濾過性病毒造成的疾病。1935年,美國化學家斯坦萊第一個取得了菸草花葉病毒的結晶。幾年以後,科學家們藉助電子顯微鏡的觀察和化學分析,才認識到病毒是由核酸和構成外殼的蛋白質構成的有機體。但一切殺菌的化學藥品和抗生素對多數病毒卻沒有殺傷效力。於是人們把防治病毒的希望寄託於免疫治療法。

    20世紀中後期,科學家們為研製預防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痺症)的疫苗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也取得了一系列的出色成績。1979年10月,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向全世界宣佈:人類已經消滅了天花。這是大規模、優質的痘苗生產與世界性的歷時10年之久的國際合作相結合而建立的偉大業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朱元璋時期官員只要貪汙就會被剝皮充草,為何明朝最後還是會因腐敗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