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356653854797

    這個問題我也思考過很久,最終覺得把童心的優點和成年之心的優點結合到一起是最好的。

    情感自然就好,情感與處境對應。兒童的情感是最自然的,該哭就哭,該笑就笑。遇到喜歡的事物,就熱情、興奮、歡快、活躍,不會像成年人那樣不喜不悲、沉穩嚴肅。而且人的強大是相對的,而脆弱是絕對的,又何必把自己搞的很高大。

    有人把不喜不悲的沉穩理解為面對災難時的冷靜和堅強,而把大哭大鬧理解為沒有承受力。所以不能說童心就比成年之心優越,只能說各有利弊。

    這個世界就是“陰陽生萬物”,很多方面,陰陽調和,陰陽相互抑制,是自然規律設定的最佳情感形式。

    陰陽調和:有些人把童心和成年之心的優點結合到一起,形成清純而不失成熟的性格,不會把該簡單的事情搞複雜,也不會把該複雜的事情想簡單。但畢竟是把矛盾結合到一起,很多人不好把握這種陰陽調和,但把握好了,就會形成很好的性格。

    陰陽相互抑制:用“陰”可以抑制過度的“陽”,情感與處境充分對應,但情緒波動不大,因為用沉穩抑制了過度的情緒,也就是說:遇到快樂的事,是微笑而不是大笑,遇到悲傷的事,是傷心流淚,而不是大哭大鬧。但沉穩到不喜不悲,情感不與處境對應了,那就病態了。

    但這樣陰陽調和、陰陽相互抑制後的情感,就不是自然的情感,而是優化出的情感。也就是說:兒童用的是自然的情感,而很多成年人用的是最佳化後的情感,兩種情感方式,各有利弊。

    兒童剛來到世上不久,潛意識和出生前什麼都沒有的狀況做對比,覺得生活處處都是美好幸福的。但是隨著長大,精神傷害造成的負面情緒逐漸積累,而且和有錢有權的人做對比,抬高了幸福的標準,於是覺得自己不幸福了。

    兒童內心情感真實、直爽的表現出來,而不像職場上那些成天裝樣子的人。

    沉穩的成年人,心中的情感,不像兒童那樣充分、直觀的表現出來。沉穩的成年人,是用一言一行,讓對方體會到那份情感。

    童年時,情感合得來,就能成為朋友。可是長大後,很多人交往朋友,實際為了巴結利用對方,看有利用價值,才去交往。羊放到利益世界,就變成了狼,說明那羊原本就是一隻披著羊皮的狼。人該淡泊名利還是注重名利呢?名利只是滿足生活的需要,夠了就行。

    愛情源於吸引力,痴情就是深深的被她吸引,從而很喜歡她。滿腦子都是她,說的每句話、做的每個行為,都體現對她的愛。痴迷的愛一個人,就會感覺失去了自己,因為兩個人成為了一個整體,單獨一個人的存在就沒有意義了,關心的是兩個人的愛情生活,而不再是個人生活。但也有人提出“七分愛她,三分愛自己。”給個人生活情感留下一點空間。

    兒童不懂得痴情,因為那時候,男女之間還沒有吸引力,男孩和男孩在一起玩,女孩和女孩在一起玩。到了青少年時期,男女之間開始產生吸引力,有些人就逐漸痴情了,還有些人始終不懂得痴情,因為愛自己多了,愛她人就少了,個人安逸享受慾望強了,愛情的奉獻慾望就弱了。

    俗話說:“初生牛犢不怕虎。”童年時,對人世間的危險和殘酷,認識的不夠,所以對人世間的悲哀也認識的不夠。

    愛與悲是相伴的:愛一個事物(包括自己),就會因為這個事物受到傷害而悲哀。人生是一趟危險的旅程,愛一個事物,就會關心和守護這個事物,不讓這個事物受到傷害。愛一個事物,就會依戀和珍惜這個事物。依戀就是想在一起,不想分開。生命短暫,能和所愛的人在一起的時光更短暫,所以要珍惜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儘可能在一起。

    大人掙點錢不容易,但兒童不知道,兒童只知道學習不容易。大人養家餬口有壓力,但兒童不知道,兒童只知道學習有壓力。人生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辛苦和壓力。童年時嚮往著成年,而成年後又嚮往著童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所有青春不留遺憾生命的寬闊命運它無法讓我跪地求饒是什麼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