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506475532857

    景色描寫,能讓人身臨其境,感同身受。它是對春發,夏長,秋收,冬藏的感悟;它是春賞花,夏觀瀑,秋觀紅葉,冬踏雪的浪漫。一切景語皆情語,一句景色描寫,看出人物喜怒。它能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的心情,也能推動情節發展,展示人物性格。完美的景色描寫,能把讀者的心牽入作者筆下的情境中。聞過花香知花香濃烈,看過夏荷知荷之熱烈。走過的路,路過的橋,看過的風景,就請你,嘗試著把它們寫進你的文章裡。

    方法一:描寫有序,動靜結合

    我們觀察和描寫景物時,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寫出來的文章才會條理清楚,層次分明。可以按空間順序,以一點觀察點的轉移為線索描寫。也可以按照時間順序,寫出景物在不同時間的特點。同時景物描寫動靜結合,使文章色彩富於變化。

    “……放眼望去,東方天際微微露出橙黃色。隨著時間的推移,橙黃色不斷擴散,並越來越濃,水天相接處已成為紫色。呵,是太陽要出來了!漸漸地,太陽探出前額,紅紅的額頭,只是沒有光亮。它好像是很重很重似的,一點兒一點兒地從海面升起。慢慢地,一縱一縱地。太陽使勁向上升著。最後,它如釋重負般地跳出海面,整個臉膛兒通紅的,紅得可愛。剎那間,它發出奪日的光亮,強烈的Sunny,射得人睜不開眼。它旁邊的雲彩也被鍍上一層金邊。”

    “放眼望去”,作者隨目光移動,對眼前的景物進行由近及遠描寫。同時,以時間為線索描寫日出時候的景象。太陽“一點一點地從海面升起”、“一縱一縱地”,這是動態描寫。對水天想接的地方的描寫,是靜態描寫。動靜結合。使畫面富於變化,豐富多彩。

    方法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指,景色描寫常常在字裡行間不動聲色之中抒發了作者的感情。使文章有血有肉,使讀者感同身受。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丰姿,便在煙霧裡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裡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裡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朱自清先生描繪出一幅恬淡朦朧的荷塘月色圖,實際上寄託了朱先生的情感。作為一名新文學運動的戰士,1927年大革命失敗了,給他心靈上投下了落寞的陰影,他既對黑暗的現實不滿,又不願投身革命,所以幻想超脫現實。他借荷塘月色抒發的正是這種幻想超脫現實的情感。

    “……月光極其柔和,溪面浮著一層薄薄白霧,這時節對溪若有人唱歌,隔溪應和,實在太美麗了。翠翠還記著先前祖父說的笑話。耳朵又不聾,祖父的話說的極分明,一個兄弟走馬路,唱歌來打發這樣的晚上,算是怎麼回事?她似乎為了等著這樣的歌聲,沉默了許久。”

    沈從文筆下的黃昏、溪流、暮靄、夜月,好似濃墨勾勒、渲染的水墨風景畫。透過寫景細膩的展示了人物內心世界:有黃昏時淡淡的的淒涼,暮色中的孤寂、感傷及月色裡的懷想與期待……

    方法三:巧用修辭,錦上添花

    修辭手法主要有比喻、誇張、對偶、排比、用典、反語、反詰、設問、借代、反覆等。巧用修辭,能讓景色描寫變得生動起來,豐富起來,從而意蘊無窮。

    “……一朵朵的荷花千姿百態,好似一位位美麗的姑娘。近處是一朵已展開花瓣的荷花,長在綠油油的荷葉上,遠遠望去像是一位身穿粉紅長裙的姑娘,在綠色的地毯上優美地跳舞;遠處是一簇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側身看去彷彿是一個害羞的女孩坐在草地上羞澀地用雙手蒙著臉頰;旁邊一個個蓮蓬像一個個用寶石鑲嵌而成的小鼓,荷花姑娘們在這綠色的舞臺上唱歌、跳舞,用小鼓伴奏在舉行小音樂會。”

    把一朵朵荷花比喻成一個個美麗的姑娘,加之擬人的修辭,寫出一池清荷嬌媚害羞之態,令人喜愛!

    你學會了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才能要回被八國聯軍搶走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