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5261692609

    不邀自答——

    良史公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言“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夫子。”

    太史公對孔子的評價是真實的、中懇的。夫子,做為儒家的創造人,華人的精神導師,被歷代儒生所尊崇,皆因夫子把真正的大道,傳給每一個人,透過做心性修養工夫,人人都可以聞道,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從此華人有了“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

    這是信仰高度。

    中國的歷史,自孔子始,中國開始“政統”與“道統”分離,“政統”被歷代君王所掌握,“道統”則牢牢掌握在具有形而上高度、做工夫的儒家手中。儘管朝代更替,君王可以更換姓氏,“政統”被依次替換,然而“道統”而始終由儒家說了算,並始終在“政統”之上。

    儒家的傳承,不以血脈為傳承,孔子的傳人不是歷代衍聖公,而是繼承孔孟,傳承儒家道統的歷代儒者:孔子—子貢—曾子—子思—子思門人—孟子—漢代董子—宋朝朱子—明朝陽明子。

    孔夫子對後世的巨大影響: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明朝末年,人個性的張揚達到了極限,出現了“一堂師友,冷風熱血,洗滌乾坤”這樣的東林黨人

    明以降,剃髮令就是去直令,砍斷了華人的脊樑;滿清文字獄的壓迫,是讀書人“著書都為稻粱謀”,民族文化再度被拋棄;建國來又經歷批孔運動,又給中國文化帶給巨大的傷害,近四百年來,華夏文明,在重重迷霧中遂漸斷失。而今天,身為華夏文化、號稱禮儀之邦的傳人,對本民族文化鼻祖——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發出了“為什麼要祭孔”這樣的疑問,我們是否需要反思。

    孔子是“萬世師表”,不只屬於華人,乃至全人類的精神導師。這評價不只來自歷代儒生,早在夫子生活的那個時代就有非儒門中人對夫子的評價。“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論語 八佾篇』。佛教在傳入中國之前,達摩祖師稱“震旦有大乘氣象”,這大乘氣象就是當時儒家帶給華夏民族的高度。今天,西方宗教在進行理性改革中,不止一次地感嘆過,二十一世紀,解決人類文明矛盾衝突的根本出路,恐怕還要回到兩三千年的東方孔孟之道。

    孔子去世之後,眾弟子為老師心喪三年,子貢守孝六年。夫子去世之後,眾弟子思念老師,希望把老師傳的道傳出去,又紛紛搬到夫子故里居住,形成“孔裡”,世代以禮祭祀孔子,傳承儒家大道,長達二百七十多年。經秦火而摧折,至漢董仲舒傳孔子的春秋大義,至漢儒生的氣節猶存。歷唐及五季壞亂至極,至宋朱子,自禪歸儒,再次啟用儒家心性修養工夫,開創理學,曆元民族控制,至明陽明子,良知說掀起中華人文精神新高度,民間自由講學之風、書院林立。明末“留髮不留頭”的“去直令”,屠城幾遍大江南北,幾千萬人的血流乾了,活下來的人屈服了。267年間的恐嚇、利誘,人們早已不再對自己的列祖列宗有清晰的印象,對自己的文化也漸漸陌生。“祭孔”也早已變了味兒。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論語 八佾篇』這是夫子二千多年前對當時禮崩樂壞環境的感慨。倘若真有時光穿越機器或夫子再生看今天人們的祭孔儀式,一定會以為進入了夷狄後世進行的一場滑稽的表演劇而已。

    我們還能接的上古人的精神高度嗎?

    能的。

    真正發心祭孔不是結束。需得堅守夫子一貫的律令“不語怪力亂神”,做儒門工夫,接上儒家形而上的大道,成為真正的儒者。

    (筆者:子卉)

    子不語:怪、力、亂、神。

    Confucius teaches no strange, violent, chaotic or mysterious.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貓毛過敏的徵兆或者症狀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