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550224655882
-
2 # 湯圓電影Vlog
硫酸銅,是可溶性銅鹽,化學式CuSO4,無水硫酸銅為白色粉末,而一般硫酸銅均存在的一定的結晶水,所以為天藍色或略帶黃色粒狀粉末,也有因不純而呈淡灰綠色。硫酸銅常見的形態為其結晶體,五水合硫酸銅(CuSO4·5H2O),俗名膽礬,為藍色固體。其水溶液因水合銅離子的緣故而呈現出藍色,故在實驗室裡無水硫酸銅常被用於檢驗水的存在。在現實生產生活中,硫酸銅常用於煉製精銅,與熟石灰混合可制農藥波爾多液。硫酸銅屬於重金屬鹽,有毒,成人致死劑量0.9g/kg。若誤食,應立即大量食用牛奶、雞蛋清等富含蛋白質食品,或者使用EDTA鈣鈉鹽解毒。
電解是氧化還原反應,某些東西失去電子被氧化,有些東西獲得電子被還原。而在這個反應中,水電離出的氫氧根被氧化,硫酸銅電離出的銅離子被還原。不用硫酸銅的話,就沒有銅離子。沒有銅離子,產物就沒有銅。產物沒有銅也叫鍊銅嗎?當然不能。不過我們要考慮電解銅這個問題通常是在粗銅透過電解的方法精煉,在陽極的粗銅會不斷的被氧化成為銅離子進入溶液,這樣我們的溶液中就有銅離子了,然後再透過前面的那個過程在陰極析出純銅。既然溶液有一個穩定的得到銅離子的途徑,那麼電解液用硫酸酸化的硫酸銅,而不是直接用稀硫酸的原因是什麼呢?首先我們要考慮溶液中銅離子的濃度。如果溶液本身是稀硫酸,那麼銅離子的濃度肯定是相當低。哪怕是陽極不斷的產生銅離子,這些銅離子也會盡可能快的在陰極析出。這樣的話恐怕實驗效率會比較差。其次,我們要考慮到作為陽極的粗銅它並不是只生成銅離子。粗銅中一般有銀、鐵、鋅之類的雜質,在電解的過程中鐵和鋅也會失去電子被氧化成離子。而透過守恆的判斷,我們可以肯定,電解液中的陽離子同時被還原。但是單純使用稀硫酸的電解液中沒有足夠的銅離子,所以只好還原氫離子產生氫氣。儘管這是很少的一部分,但是如果放在需要計算的地方還是會出差錯。所以嚴謹一些的講,用電解的方法精煉銅,作為電解質的硫酸銅溶液在電解結束後銅離子的濃度會稍微降低,同時會有亞鐵離子和鋅離子之類的粗銅中的雜質進入溶液。如果用稀硫酸做電解質,不但體現不出這一點,同時還會有產生氫氣這種奇怪的後果。而且溶液中銅離子濃度過低,反應速率恐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