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YAO大神

    《驚夢》在《牡丹亭》的結構中居於重要位置,女主人公春情始發,是整部戲的情感基礎,其中的唱詞《皂羅袍》歷來為人所津津樂道,雅麗膿豔而不失蘊籍,情真意切,隨景搖盪,充分地展示了杜麗娘在遊園時的情緒流轉,體現出情、景、戲、思一體化的特點。

    一 景現情發,情入景存

    《皂羅袍》緊緊貼合主人公情緒的當前狀態和發展走向進行佈景。“奼紫嫣紅開遍”,豔麗眩目的春園物態,予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叩開了少女的心扉,然而,主人公並非只是流連其中,只“入”而不“出”,接承第一眼春色的是少女心中幻設的虛景,她預見到濃豔富麗之春景的未來走向——“都付與斷井頹垣”,殘敗破落的畫面從另一個極端給予少女強烈的震撼。“春色如許”開啟了主人公的視野,使之充滿了詫異和驚喜,接踵而來的對匆匆春將歸去的聯想則“轟”的一聲震響了少女的心房,使之充滿了驚懼和無奈。

    女主人公心花初放緊接著又上眉頭的景象,包蘊的是無奈的情緒——“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她在這裡意識到生命的困境,換個角度看待這些唏噓,則裡面並不僅僅殘存著純粹的悲觀意緒,主人公情緒跌入低谷之後,仍念念不忘“良辰美景”、“賞心樂事”、“雲霞翠軒”、“煙波畫船”,美好的事物始終深刻內嵌於少女的思維深處,我們不難從中窺探主人公內心深處的期待,為下一段奇遇柳夢梅、為情而死的故事找到心理依據。

    在這段唱詞中,從喜樂到苦痛的情緒流變緊緊扣咬著從濃豔的實景向殘敗的虛景的轉變,讀者很難剖判外在之景與內在之情的嚴格界限,只因在此處,景現而情發,情入而景尤存。

    二 情之萌,戲之始

    戲的本質就是矛盾衝突,成功的唱詞應該到位地呈現戲劇的對抗性運動,《皂羅袍》內蘊著激烈的鬥爭,本身就是一出“戲”,這一曲情詞到位地呈現兩種景緻的對立和反差,主人公自然而生的春情和管制人情的禮教的衝突則是潛在的、且更為深刻的。結合全劇來看,這段唱詞更是整齣戲的心理、情感基礎,主人公的尋愛行動將以此為起點伸發開去。

    論及“臨川四夢”的成因,湯顯祖解說道:“因情成夢,因夢成戲”,按照這種情——夢——戲的邏輯,“戲”的生髮起點歸根到底源於“情”。在遊園的過程中,少女的情思被激活了,想象的春逝虛景又從反面警醒了少女的心思,主人公春情既發,青春意識已經長成一根青翠而漸行堅韌的芽,成為主人公接下來遇夢,並進而求夢尋情的邏輯起點,情的要素被湯顯祖提升到新的高度,導引著主人公進行生命抉擇。

    可見,《皂羅袍》展現的正是杜麗娘內在世界與外在世界的第一次強烈撞擊,也拉開了下一步夢中求情的序幕。

    三 戲之真,思之切

    優秀的作家是有思想的作家,他善於體貼人的深層世界,在文學創作中糅合自己的哲學思考。這段唱詞便體現了湯顯祖對情感的思考,少女內在的“戲”,發乎情,但並不止乎禮義,偏離了禮教的管制,反映了思想家湯顯祖對情感的真實狀態的確認。

    杜麗娘第一次接觸千花爭妍的春景,大自然就以積極熱烈的態勢呈現在她面前,少女的情慾在“可知我一生愛好是天然”的基礎上經由“如許春色”洗禮而走向成熟,大自然才是真實的,自然的情感才是真實的情感,少女的意識流逐步向“自然”復歸了,情慾有理的思路為後來的尋夢無罪找到了最重要的心理依據。關注人的本質、承認人的情慾是明代心學思潮的重要部分,湯顯祖對人性人情的考察反映到戲曲創作,寄託著作者對青春意識的頌揚。

    在《皂羅袍》的創作中,情景交融的筆法充分展示了文學家湯顯祖超凡的描述能力;其內蘊的強烈衝突態勢透露了戲劇家湯顯祖對“戲”的衝突本質的掌握;把情感作為本劇的終極推動力則顯露了哲學家湯顯祖對人類情感的理解,《皂羅袍》是揉和了情、景、戲、思四大因子的戲曲佳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九月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