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麻花的故事
-
2 # 神奇寶寶
1、主持明治維新,打贏中日戰爭,奠定日本區域性大國地位的伊藤博文。
2、打贏日俄戰爭,吞併南韓,奠定日本世界列強地位的桂太郎。
3、任內實現經濟超越德、英、法,在資本主義世界位居第二,奠定日本經濟巨人地位的佐藤榮作。
由於日本在1920-1940年代長期處於政治、軍事失勢狀態,加之戰後長期受到束縛,其實歷屆日本首相併沒有太過出彩的表現。
所以個人認為,沒有任何日本首相,可以去和參與明治維新,並親手將日本推上東亞霸主寶座的伊藤博文相提並論,何況伊藤博文還是第一任首相。
大家好,我是麻花。我來分享一個。
說起日本的歷史,最家喻戶曉的一定是日本戰國時期。在日本的這個時期湧現出了許多著名的政治家,如豐臣秀吉、織田信長、上杉謙信、島津義弘等。最優秀的一定是笑到最後的那個—德川家康。
生平德川家康出生於日本的亂世—“戰國時期”。同許多亂世英雄一樣,德川家康有著並不順利開局。早年德川家康當過人質、到處寄人籬下。其祖上本是日本三河地區的霸主,奈何權勢遭人窺欲,出現了內部鬥爭導致德川家族開始衰敗逃亡。直到德川家康成年後才在今川義元的幫助下回到岡崎城(今川義元的幫助一定是有政治目的的)。但這個時候的德川家康還並未獨立,直到著名的桶狹間之戰爆發,今川義元戰死在與織田信長的戰鬥中,今川義元的勢力瞬間瓦解。而今川義元的兒子又懦弱,作為一名出色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德川家康當然看得出來織田信長的能力和野心隨即同意了與織田信長同盟(個人覺得雖然是同盟關係,但基本上是織田信長為主導),開始了他傳奇的一生。
三河國攻略要想稱霸全日本那麼就先定個小目標,先稱霸三河國吧。就這樣德川家康又是拉攏又是征戰,各種手段盡施。於1563年統一三河國,也是在這一年德川家康為了表示自己是“源氏”後裔才把姓氏改為德川的,為自己爭奪天下找個名正言順的藉口(歷史上貌似有很多政治家都用過)。
剿滅武田1574年,武田信玄歸西,其子率兵攻打德川家康,家康不得不向織田信長求援,織田信長為了一舉拿下武田家的地盤也就答應了。在二人的聯合下武田家自然不是對手最後被吞併。期間二人因為有訊息稱德川家康的妻子築山殿和兒子倒向武田家,家康為了大業將其結髮妻子殺害,兒子也切腹謝罪。由此可看出德川家康的心狠手辣。而且在滅了武田家後織田信長對武田家的勢力趕盡殺絕,而德川家康則在暗中收編,為以後爭霸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本能寺之變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遭明智光秀叛變在本能寺自焚。德川家康本打算扛起提織田信長報仇的大旗來搞波事情,可惜晚了一步,被織田信長的一個家臣搶先了。至此,織田信長勢力瓦解、另一個傳奇人物豐臣秀吉登上歷史舞臺。德川家康只好作罷,放棄了進軍京都,著手攻略東部。同樣是一系列的戰爭、手段。最終,遠江、駿河、甲斐及信濃南部地區也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當然家康這種優秀單位政治家對豐臣秀吉是不可能什麼都不做的。因為織田信長身死,導致其勢力瓦解分成了很多小勢力,期間豐臣秀吉站在了替織田信長收攏河山的面上開始清剿其他勢力。而德川家康自然就選擇了織田信長的兒子選擇聯盟,站在了織田家的正義面上與豐臣秀吉對抗。但最終因為織田信長兒子投降,德川家康不得不與豐臣秀吉議和,最後權宜之計成為了豐臣秀吉的家臣。而豐臣秀吉同樣經過一系列的戰爭,最終成功統一了日本。同時豐臣秀吉膨脹到要對外擴充套件,目標自然是當時的大明朝,想透過北韓半島侵略中國,於是就有了著名的“萬曆北韓戰爭”通過幾次較量豐臣秀吉發現自己不是大明朝的對手後於1598年鬱鬱而終。
關原之戰豐臣秀吉沒死的時候其實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控制全日本。比如德川家康名義上是豐臣秀吉的家臣,實際上德川完全不聽他的。所以豐臣秀吉一死,德川家康就露出了他的獠牙與五大老控制的豐臣集團政權在關原展開了會戰。最後德川家康贏了。並開始了日本最後一個幕府時代—德川幕府。不得不說德川家康有點厲害啊,投靠誰誰死。所以他才是最後的那個勝利者。
看完了德川家康稱的上傳奇的一生,生逢亂世,在如此多的強者中脫引而出,可以算得上日本歷史上最優秀的政治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