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還有你不知道的事
-
2 # 蜻蜓FM教育有料
不請自來:
一、覺得自己不一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當成長到一個年齡,會有所謂的叛逆期,第一次認識到”我是我“,但又不清楚”我為什麼是我“的階段。這個時候一個普通的過來人告訴你做人的道理,其實不會被他認同,更說不上喜歡了!而這其中又分情況:
1、晚輩對長輩的不認可
如果這個長輩是一個大牛或者是一個很厲害的人,很有影響或者地位(誰都可以,在孩子身邊或者知道他很厲害就行,比如說:統一了村東頭小孩的孩子王”浩哥“)的人,當他覺得,這個人厲害,我想成為他的時候,就會對他想成為的那個人有一種先天的認同,這並不是明星或偶像之類的,是有類似的地方,但不能簡單地這麼說。
能採取的辦法是拓寬孩子的眼界,讓他們認識到什麼是真正的大牛,而不是村頭”浩哥“;這也是最近比較火的”格局觀“。或者提升長輩在晚輩心目中的形象,不一定要很有錢很有權勢,如果您的孩子只認這個,那可能就是小時候長輩的教育不咋地!
2、長輩強行將自己的觀念灌輸
這種情況比較常見,而這時是長輩沒有意識到孩子已經成為孩子自己了,不再是家庭裡那個聽話的乖寶寶,這時候需要長輩轉換一下角度,打通那根弦:哦!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路要走了,但有什麼我能幫忙的嗎?或者我能幫上什麼忙?我去問問……哎!要是長輩能這樣想,也就是很愉快的關係了!
二、權威喪失一般來說,一個長輩或幾個長輩所構成的權威機構並不能對孩子造成什麼太大的影響,反倒是老師說的話他們可能還聽一聽,那是因為所處的環境不一樣。在學校裡是一個集體,如果太不一樣,就會離群失和,但一般這個時候的孩子是沒有辦法承擔這個離群的風險的,或者是他們下意識的感覺到儲存自己在集體的身份比單飛好,所以老師的權威並不是老師的權威,而是社會所賦予的。
這一點長輩們可能就比較弱勢,在國內都寵孩子的風氣下,也不可能把孩子真正扔出去,心疼都心疼死了!
三、嘴硬有的晚輩其實是知道的,但這個時候就是”我個性、我不一樣、咋地?“不咋地,反倒要尊重孩子,這種情況下的年輕人反倒是很好的,很有前途的,只是不想讓自己跌範兒罷了!而且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點,要給予孩子為人的尊重,對一個獨立的人格的尊重,這樣不僅能換來孩子的尊重,也是對孩子非常好的一次教育!
-
3 # dpopyang
因為沒有經歷過,總會覺得自己和別人不同,別人的經驗經歷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就像說進河裡游泳危險,卻還有大把人去遊一樣。要別人聽得進自己的經驗就不能擺著過來人的樣子,不然話還沒說出口就惹人生厭了。
回覆列表
如果從有些人的角度來解釋,就是“你又不是我”。舉個最簡單的栗子吧,假如自己丟了膝上型電腦,最著急、最鬱悶的人是誰,當然是自己了。沒錯!因為這件東西是你自己的,你再跟朋友、同學、同事哭訴,他們也不會真實的感受到你的真實感受,因為他們的筆記本還在,他們沒有損失什麼。這樣說可能讓自己沒朋友,但實際道理的確是這樣的,再比如,你失戀了等等,仔細想想,的確是這樣的。
所以,別人經歷的為什麼要來教育我,“你又不是我”。
如果從過來人角度來解釋,就是“無知者無畏”。舉個最普遍的例子吧,年輕的時候為了美麗時尚,大冬天的也要露著腳踝,不穿秋褲,能穿多少穿多少,因為這樣可以顯瘦、美麗。而父輩看到時,總會要求放下褲腳,穿上秋褲,因為他們知道到了他們這個年紀很多毛病都是年輕時候的不注意造成的。
所以說,自己沒經歷過的,總以為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總覺得時間還久,豈不知當感覺到不舒服的時候,就會“悔不當初”啊。
言而總之,是非對錯,只有試過才知道,希望你過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