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開心就好1505

    正常情況下,大便應該是每天一次,成型、不費勁、不粘廁所肛門,無異味,便後神清氣爽。凡是大便數量少、排便費勁、臭味大,大便或成硬球狀或不成型,粘馬桶壁和肛門,便後仍覺便意未盡,腹脹不放屁、不思飲食。有上述情況出現,不管是否每天解不解大便都是因為腸道內有過量的宿便存在!後果是大人孩子會出現反覆上呼吸道感染(肺與大腸相表裡),中年以上人有或潛在心血管疾病老人,會因為大便用力屏氣時心腦血管壓力陡然升高,誘發血管爆裂出血!

  • 2 # 美在世間

    人吃的食物經過胃的溶解和吸收以後排到小腸,再經過吸收分化 ,以後食物中的多餘的水分由腎的作用排放成尿由尿道排出體外。

    食物的廢棄物由小腸輸送到大腸,再經過肛門排出來體外,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糞便。如果廢棄物留在腸道里,不能被排出體外的糞便(未排出體外的廢棄物,就姑且叫糞便吧)在腸道里會是什麼結果呢,咱們在這裡談談。

    腸道里的廢棄物正常人一般是24小時排洩一次,如果超過24小時不能排洩,那就是不正常的。如果廢棄物長時間不能排洩出體外,由於腸道的熱量,就會產生細菌,廢棄物經過細菌的分解,就會在腸道里發酵 ,就會產生大量氣體。同時廢棄物經過膨脹,人的腹部就會產生疼痛,如果繼續積聚在腸道里,再經過發酵,產生的氣體(這種氣體就是氨氣)就會繼續發熱,其後果就是對那個部位的腸道產生腐爛,造成腸道穿孔。

  • 3 # 長青醫生

    有些關於醫學健康的名詞,只出現在大眾傳媒和廣告裡,而不見於醫學專業術語,“宿便”就是其中之一。想來很多編造宿便概念,並以此斂財的人,可能是根據“宿食”而硬造了這麼一個概念。

    其實宿食也不是一個醫學名詞,只有前面加一個動詞“嘔吐”才能變成一個醫學概念。嘔吐宿食的意思是將前一晚上所吃的食物嘔吐出來。偶爾的一次嘔吐宿食並不一定有什麼嚴重的問題,醉酒、食物中毒都可能出現,但如果長期反覆的嘔吐宿食,那麼一般提示有幽門梗阻,可能是消化性潰瘍長期反覆的併發症,如果是老年人,還要提防胃癌的可能。

    把這一概念套到宿便上,大概當天沒有拍出來的大便都叫做宿便了。不過即便有這樣的宿便,也沒什麼意義。宿食的意義在於胃排空的規律,大多數食物在4到6個小時之內從胃內排出,進入小腸。如果幽門梗阻,即便不吃飯,胃內也不停分泌胃液,所以必定會間斷嘔吐。因此隔夜嘔吐宿食才可以推匯出存在幽門潰瘍。而大便隔不隔夜則沒有這麼重要的意義。只要大便沒有進入直腸,人們完全可以帶著它睡覺,而不會受到影響。當然也不會增加所謂的毒素吸收。

    此外,要想每個人腸道里都乾乾淨淨,每次排便都沒有殘留也是不可能的。除非是為了醫學檢查主動的服用一些清腸的藥物,否則每個人的大腸裡無時無刻都存有糞便,連剛出生的嬰兒也不例外。即便是連續幾天不吃不喝,大腸裡還有脫落的細胞,分泌的粘液,死亡的細菌等多種雜質。臨床上對正常大便次數的規定也是非常寬泛,從一天三次到三天一次都算作正常,極端情況下有人七天一次大便也未必被當做不正常。只要沒有特別需要處理的病因,不會強求每個人每天都要排便。

    製造宿便概念的,幾乎都是為了推銷保健品,號稱能夠減少毒素吸收,減緩衰老等等,其實大多是各種瀉藥。有人喝了以後感覺輕鬆很多,大部分是因為心理暗示,覺得自己腸子裡很髒,充滿了毒素。需要警惕的是,這些保健品大多含有蒽醌,所以長期服用很容易導致大腸黑變病,腸粘膜從紅潤變成石油一樣的黑色。有的研究認為長期服用這樣的瀉藥有可能增加結腸癌的風險,但還有待證實。但可以肯定的是,大腸變黑的同時,很多人的腸道敏感性和動力降低,原有便秘的會越來越重,也越來越依賴瀉藥,形成惡性迴圈。

    總之,宿便是保健品廠家為了推銷無用甚至有害的保健品硬造出來的概念。衛生和健康值得關注的問題很多,沒必要再用這種偽概念自己嚇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名爵6和菲斯塔,哪一款車的價效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