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姓的最早家譜修於何時,已無從可考,《宋史·藝文志》記載的曾肇的《曾氏譜圖》一卷,算是曾姓的最早族譜了,該譜已佚。 派者分也,行者同也。祖、孫、父、子名,兄、弟、叔、姪之分,自古有之。只有區別層次,才能以禮相稱。全國曾氏起源之說基本一致,然而,曾氏繁衍至數代後,在全國各地文形成無數派行,各派又有各派字輩。
雖然清聖祖仁皇帝(康熙)為孔、顏、曾、孟賜了統一的名派,但仍有一些派行沒有使用欽定派語。至清代著名“中興”名臣曾國藩(派名:傳豫)方從曾參第六十四代起達到全國統一。
武城派行從曾參至六十二代無全國統一派行,自六十三代以清聖祖仁皇帝所賜“弘、聞、貞、尚、衍、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15字,為聖裔排行命名,故謂之名派。
其它各派行先人定的字句,以之取字,故謂房派。孔氏從六十一代始用此15字為名派。“弘”因敬避改作“宏”,曾氏尊孔從六十三代始用此字,迭至“祥”字則是七十七派。“繼”字因曾族避大宗諱名改作“紀”。因此,後來全國各派行統一使用名派15字是:
宏、聞、貞、尚、衍、興、毓、傳、紀、廣、昭、憲、慶、繁、祥。
清朝道光年間,宣宗皇帝又續賜名派10字:
令、德、維、垂、佑、 欽、紹、念、顯、揚。曾姓字輩 輩分就是家族中的世系次第關係,又稱輩、輩行。字輩是輩分的代表字,中國古代每個家族的字輩譜是十分講究、嚴肅的,族譜中字輩譜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內容。
而且,到了清代,封建統治者還專門為曾顏孔孟四姓御賜統一的名派。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曾姓第 63派(“派”與“傳”、“代”、“世”同義)起使用聖祖仁帝所賜的3句、15字名派: 宏聞貞尚衍,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 後宣宗成皇帝續賜名派2句、10個字: 令德維垂佑,欽紹念賢揚。
曾氏從六十三代開始,用與孔、孟統一的字輩,即宏聞貞尚衍,興毓傳紀廣,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 • 第59代 曾質粹,字南武,世居吉安永豐。生於明弘治五年(1492年)二月初一日,卒於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二月十六日。
• 第60代 曾昊,早卒未襲。 • 第61代 曾繼祖,字繩之 • 第62代 曾承業,字洪福,萬曆五年襲 • 第63代 曾弘毅,字泰東,崇禎元年 • 第64代 曾聞達,字象輿,崇禎十四年襲 • 第65代 曾貞豫,字麟楚,康熙七年襲 • 第66代 曾尚溶,字彙伯,康熙二十九年襲 • 第67代 曾衍肅,字雍若,雍正二年襲 • 第68代 曾興烈,字起祚,乾隆四年襲 • 第69代 曾毓尊,字注瀛,乾隆二十六年襲 • 第70代 曾傳鎮,字巨山,嘉慶元年襲 • 第71代 曾紀璉,字仲魯,襲不久,因事革職,並不準其後承襲。
曾紀瑚,字六華,嘉慶十八年襲,傳鎮弟傳錫之長子 • 第72代 曾廣芳,字汝徙,早卒未得承襲。 • 第73代 曾昭嗣,字伯續,系曾紀瑚次子曾廣莆長子,過繼於曾廣芳。早卒未得承襲。 • 第74代 曾憲祏,字奉遠,清光緒十二年襲。 • 第75代 曾倩源,字養泉,原名慶源,因“慶”字與37代祖諱,故改作倩。
• 第76代 曾繁山,字靜齋,民國廿四年改封宗聖奉祀官。 • 第77代 曾祥符,曾繁山過繼子,其世襲為紀瑚-廣莆-昭吉-憲祜-慶潼-繁琪-祥符。生於一九四六年,幼年承襲宗聖奉祀官 • 第78代 曾令光,曾祥符長子 • 第78代 曾德宗,曾令光之子 曾子廟 嘉祥縣城南23公里的曾子故里--風景秀麗的南武山南麓,有一處歷史悠久、氣勢輝宏的古建築群體--曾廟。
曾廟,又稱曾子廟、宗聖廟,是歷代祭祀孔子著名高足曾參的專廟。
曾姓的最早家譜修於何時,已無從可考,《宋史·藝文志》記載的曾肇的《曾氏譜圖》一卷,算是曾姓的最早族譜了,該譜已佚。 派者分也,行者同也。祖、孫、父、子名,兄、弟、叔、姪之分,自古有之。只有區別層次,才能以禮相稱。全國曾氏起源之說基本一致,然而,曾氏繁衍至數代後,在全國各地文形成無數派行,各派又有各派字輩。
雖然清聖祖仁皇帝(康熙)為孔、顏、曾、孟賜了統一的名派,但仍有一些派行沒有使用欽定派語。至清代著名“中興”名臣曾國藩(派名:傳豫)方從曾參第六十四代起達到全國統一。
武城派行從曾參至六十二代無全國統一派行,自六十三代以清聖祖仁皇帝所賜“弘、聞、貞、尚、衍、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15字,為聖裔排行命名,故謂之名派。
其它各派行先人定的字句,以之取字,故謂房派。孔氏從六十一代始用此15字為名派。“弘”因敬避改作“宏”,曾氏尊孔從六十三代始用此字,迭至“祥”字則是七十七派。“繼”字因曾族避大宗諱名改作“紀”。因此,後來全國各派行統一使用名派15字是:
宏、聞、貞、尚、衍、興、毓、傳、紀、廣、昭、憲、慶、繁、祥。
清朝道光年間,宣宗皇帝又續賜名派10字:
令、德、維、垂、佑、 欽、紹、念、顯、揚。曾姓字輩 輩分就是家族中的世系次第關係,又稱輩、輩行。字輩是輩分的代表字,中國古代每個家族的字輩譜是十分講究、嚴肅的,族譜中字輩譜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內容。
而且,到了清代,封建統治者還專門為曾顏孔孟四姓御賜統一的名派。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曾姓第 63派(“派”與“傳”、“代”、“世”同義)起使用聖祖仁帝所賜的3句、15字名派: 宏聞貞尚衍,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 後宣宗成皇帝續賜名派2句、10個字: 令德維垂佑,欽紹念賢揚。
曾氏從六十三代開始,用與孔、孟統一的字輩,即宏聞貞尚衍,興毓傳紀廣,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 • 第59代 曾質粹,字南武,世居吉安永豐。生於明弘治五年(1492年)二月初一日,卒於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二月十六日。
• 第60代 曾昊,早卒未襲。 • 第61代 曾繼祖,字繩之 • 第62代 曾承業,字洪福,萬曆五年襲 • 第63代 曾弘毅,字泰東,崇禎元年 • 第64代 曾聞達,字象輿,崇禎十四年襲 • 第65代 曾貞豫,字麟楚,康熙七年襲 • 第66代 曾尚溶,字彙伯,康熙二十九年襲 • 第67代 曾衍肅,字雍若,雍正二年襲 • 第68代 曾興烈,字起祚,乾隆四年襲 • 第69代 曾毓尊,字注瀛,乾隆二十六年襲 • 第70代 曾傳鎮,字巨山,嘉慶元年襲 • 第71代 曾紀璉,字仲魯,襲不久,因事革職,並不準其後承襲。
曾紀瑚,字六華,嘉慶十八年襲,傳鎮弟傳錫之長子 • 第72代 曾廣芳,字汝徙,早卒未得承襲。 • 第73代 曾昭嗣,字伯續,系曾紀瑚次子曾廣莆長子,過繼於曾廣芳。早卒未得承襲。 • 第74代 曾憲祏,字奉遠,清光緒十二年襲。 • 第75代 曾倩源,字養泉,原名慶源,因“慶”字與37代祖諱,故改作倩。
• 第76代 曾繁山,字靜齋,民國廿四年改封宗聖奉祀官。 • 第77代 曾祥符,曾繁山過繼子,其世襲為紀瑚-廣莆-昭吉-憲祜-慶潼-繁琪-祥符。生於一九四六年,幼年承襲宗聖奉祀官 • 第78代 曾令光,曾祥符長子 • 第78代 曾德宗,曾令光之子 曾子廟 嘉祥縣城南23公里的曾子故里--風景秀麗的南武山南麓,有一處歷史悠久、氣勢輝宏的古建築群體--曾廟。
曾廟,又稱曾子廟、宗聖廟,是歷代祭祀孔子著名高足曾參的專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