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kyko8843

      英國19世紀上半葉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拜倫,由於他的卓越的詩歌創作有力地支援了法國大革命後席捲全歐的民主民族革命運動,並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弊端,它是歐洲文學界的一面光輝旗幟。恩格斯讚賞他對現實社會的辛辣諷刺。  拜倫(1788-1824)生於1788年1月22日,在英國的一個破落的貴族家庭。生於倫敦,長於蘇格蘭。10歲時承襲了拜倫爵士稱號。在劍橋大學就讀期間,他發表詩集《閒暇的時刻》(1807)。面對某些評論的圍攻,他以長詩《英國詩人和蘇格蘭評論家》(1809)作為反擊。這首長詩諷刺了文壇的權威,批評了湖畔派詩人,同時強調了文學的社會內容和詩人的社會責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成年後,適逢歐洲各國民主民族革命興起的時代,他反對專制壓迫,支援人民革命的民主思想。20歲,他出國遊歷,先後去許多國家。1811年回國。這次旅行大開他的眼界,使他看到西班牙人民抗擊拿破崙侵略軍的壯烈景象和希臘人民在土耳其奴役下的痛苦生活。在旅途中寫下的長詩《哈羅爾德遊記》,震動了歐洲的詩壇。  拜倫在歐洲遊歷期間,最重要的成果是完成了長詩《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第一、二章(第三、四章分別完成於1816年和1818年)。第一章1809年在阿爾巴尼亞開始寫作,第二章於次年3月在伊斯密爾完成。長詩在1812年3月出版後,轟動文壇,風靡全國。《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是拜倫早期創作的代表作,作者透過哈洛爾德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記述了自己遊歷和旅居歐洲諸國後的見聞和觀感。在前兩章中,拜倫描繪了拿破崙戰爭時期的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希臘和阿爾巴尼亞的社會風貌,譴責專制統治,支援各華人民爭取自由的鬥爭。後兩章則歌頌歐洲山河的壯麗,緬懷歷史上的偉大人物,讚美歐洲的藝術。  詩歌中的恰爾德·哈洛爾德是孤獨失意、多愁善感的貴族青年,對上流社會的生活感到厭倦,性格憂鬱,“心是冰冷的”,“眼是漠然的”。這一形象身上也反映了作者本人的某些思想情緒。抒情主人公是生活的積極觀察者和評論者,他愛好自由,歌頌革命,精力充沛,感情強烈,體現了拜倫思想的積極的一面。長詩內容豐富,以強烈的浪漫主義抒情見長。  此後,拜倫又寫了《異教徒》、《阿比託斯的新娘》和《海盜》(1814)等 6部長篇敘事詩,總稱為“東方敘事詩”。作品以東歐、西亞一帶為背景,充滿異國浪漫情調。詩歌中還塑造了一系列高標獨舉、孤行傲世、富有叛逆精神的主人公形象。他們是海盜、異教徒、造反者、無家可歸者等,都具有出眾的才華、堅強的意志、反叛的熱情,敢於蔑視傳統秩序和專制暴政,但是他們的反抗總是和孤獨、憂鬱結合在一起,乃至傲世獨立,離群索居,並以悲劇而告終。最典型的形象是《海盜》中的康拉德。這一類形象被稱作“拜倫式英雄”。  1816年夏天,拜倫的妻子提出分居的要求,上流社會藉此毀謗和攻擊,拜倫憤然移居瑞士。這一時期寫的詩劇《曼弗雷德》(1817),其實反映了詩人心中的苦悶。詩歌中住在阿爾卑斯山深處一位神秘的人物,因為犯了道德上的大罪,導致最愛的人的死亡,現在只求速死。主人公對革命後的現實失望,卻又不願意走向人民,表達了法國大革命之後知識分子拒絕和現實妥協,卻又孤獨、絕望的情緒,究其實質,還是拜倫式的英雄。詩中除了少數人物以外,還有代表大自然各種力量的精靈,以及命運之神等,帶有浪漫和神秘的色彩。長詩《錫隆的囚徒》敘述的是16世紀為捍衛瑞士獨立而被囚禁在錫隆堡達6年之久的共和主義者和自由思想家博尼瓦爾。和“拜倫式英雄”不同,博尼瓦爾反對專制暴政,和人民共命運,得到人民的支援和擁護。詩歌讚揚了英雄堅貞不屈的精神,抨擊了專制暴政的殘酷。  拜倫一生為民主、自由、民族解放的理想而鬥爭,而且努力創作,他的作品具有重大的歷史進步意義和藝術價值,他未完成的長篇詩體小說《堂璜》,是一部氣勢宏偉,意境開闊,見解高超,藝術卓越的敘事長詩,在英國以至歐洲的文學史上都是罕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準備買個4米2的貨車跑運輸,沒有從業經驗,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