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上的那年今曰
-
2 # duh23333
因為奧匈兩國的人都不是很好戰。他們雖然國力較強,但用在軍事上的資源卻不多,大部分資源都用作生活享受。所以戰爭實力並不強,所以一戰爆發後奧匈帝國就與德國結為同盟。想依靠當時軍事力量還算強大的德國與協約國對抗。
-
3 # 李三萬的三萬裡
首先,奧匈帝國綜合國力不強啊,老帝國在民族主義浪潮的衝擊下分崩離析,奧匈綜合國力也就是歐洲二流,加上二元帝國內耗。沒有共同信仰的軍隊戰力真的是一般,連當時塞爾維亞這種,都能和奧匈軍隊一較高下,整個一戰期間奧匈軍隊也沒有什麼能拿得出手的戰績來...
奧匈帝國軍隊由多民族組成(奧匈帝國行政上好麻煩),各有各的打算,只能打打義大利,尤其軍隊中有大多數匈牙利人、捷克人和斯拉夫人,遇到俄國都打不過。
而且這奧匈帝國,軍令都要用四種語言來下達(好像牧師都好幾種?),軍中各民族官兵你防著我我盯著你,軍官和士兵各在一個世界,加之匈牙利貴族的不滿程度已經到了天花板……怎麼打?去打國軍吧,也許有一拼。(軍隊沒凝聚力肯定一盤散沙了,要麼就完全靠金錢,重賞)
感謝誠邀
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國慶),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在薩拉熱窩視察時,被塞爾維亞青年加夫裡若·普林西普槍殺。成為第一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一個月後,奧匈帝國在德國的支援下,以薩拉熱窩事件為藉口,向塞爾維亞宣戰。接著德、俄、法、英等國相繼投入戰爭。交戰的一方為同盟國的德國和奧匈帝國,以及支援他們的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另一方為協約國的英國、法國和俄國以及支援它們的塞爾維亞、比利時、義大利、日本等國。
奧匈帝國在一戰前的實力是很強大的:全國5000多萬人口;工業發達,尤其是機械製造,軍工生產,石油產量等都在歐洲名列前茅,聽那些如雷貫耳的名字就能讓人熱血沸騰:斯太爾,曼利夏,斯柯達。奧匈帝國在一戰之前幾十年經濟發展很快,國內的鐵路四通八達,整體經濟實力在當時排名世界第六,僅次於美,英,法,德,俄(俄羅斯當時不弱的)。強於義大利和日本。看起來很美好,但僅僅是看起來。因為現實情況讓人崩潰。可就是這個中歐強國,在戰爭中的表現讓人大跌眼鏡。
一戰兩大陣營同盟國和協約國,一方為德國奧匈和土耳其,另一方為英國法國義大利和俄羅斯。戰線分東部戰場,西部戰場和南部戰場。德國是同盟國的主角,挑大樑的。再看奧匈帝國。奧匈也面臨兩條戰線,東線俄國和南線的塞爾維亞。東線進攻俄國戰敗了,反讓俄國攻入境內數百里。若說俄國塊頭大實力強,敗了還情有可原。在南線打塞爾維亞,反被塞爾維亞教訓了一翻。為復仇派大軍攻入塞爾維亞境內,後被趕了出來。隔半年再次攻入塞爾維亞,隨後又被塞軍趕跑了。在此只能說除了塞軍戰鬥力比較強外,奧匈軍隊的戰鬥力低到什麼程度可想而知了。整個一戰期間奧匈軍隊幾乎沒有拿得出手的戰績來。奧匈帝國大而不強,歐洲的黔之驢。武功不行又愛挑事兒,最後讓盟友德國來買單,德國被其拖進了深淵。
為什麼會說奧匈帝國戰爭實力差?我們來看看下面幾組資料:
當時奧匈帝國國內有5種宗教,一支部隊可能會需要5個隨軍神職人員:天主教神父、基督教牧師、東正教牧師、猶太教拉比、伊斯蘭伊瑪目。雖然天主教人口占多數,但其他宗教勢力也不小。國內有20多種語言,據說只有皇帝一個人會說所有的語言。雖說名字叫奧匈帝國,但日耳曼人和匈牙利人分別只佔20%左右,國內還有數量不少的波蘭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烏克蘭人,克羅埃西亞人,義大利人,斯洛維尼亞人,羅馬尼亞人,塞爾維亞人(穆斯林)等等等等。而且這些人都有強烈的主政願望。維繫這個國家軍隊的紐帶僅僅是對皇帝的忠誠,而自19世紀以來的民族意識覺醒讓這個國家隨時處在分裂的邊緣。或許關起門來搞經濟還可以,要是去打仗,真的讓人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