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風醬紫
-
2 # 歷史菌
照樣玩完,沒得商量。
首先,清朝玩完這個事兒不能歸罪與任何一個人,這也不是任何一個人可以承擔的責任。為什麼呢?這涉及到一個積重難返的問題。幾百年積攢下來的頹勢,很難進過一代或是一個人改變。
其次,大勢所趨,註定了是被宰的羔羊。
最後,慈禧只不過是背了黑鍋,要是皇帝各個都能耐,也就沒慈禧什麼事了。正因為慈禧的所作所為不符合大潮流,不符合傳統的觀念,所以練就了她的招黑體質,以至於很多人將清朝的滅亡歸罪與她。
那到底和她有沒有關係呢?要說有,也就有的,最著名的不就是那句,舉全國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好像是這麼說的,)嘛!當然,還有些人說她侵佔軍費什麼的,近些年不也證明了非實麼?
所以啊,清朝滅亡,完全是從嘉慶開始,積攢下來的種種問題,加之外敵入侵,內患難平的綜合作用。這種情況,就算是換了漢武大帝,也很難反轉啊!
再者,武則天,上面承接的可是貞觀之治啊,李世民,李治都是不賴的皇帝。這難度和清末比起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
3 # 史夜風塵
如果清朝末期當政的不是慈禧太后,而是武則天,大清還會滅亡嗎?
人的因素是決定性的因素,雖然武則天所處的大唐盛世與慈禧所處的沒落晚清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時代,但做為國家政治的最高決策者,兩人的政治境界不同,則國家的政治結局完全不同。
武則天所處的李唐王朝,唐朝處於世界文明歷史發展的第二帝國階段,唐朝在當時東西方大帝國中國力處於領先世界的地位,政治、文化、科技、經濟等成為了世界的中心。武則天處於一個盛世的唐朝,沒有國土安全的問題,沒有戰爭。太宗可能知道高宗軟弱無能,走之前把最大的安全問題,東胡的頡利可汗收編了,因此,四海昇平,國泰民安。一代女皇,也離不開老李家。
在慈禧手中,清廷“量中華之物力,結於國之歡心”大清遭遇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簽約數十條。前後賠款白銀本息合計十幾億兩白銀,喪失北韓,琉球,安南等蕃屬,割讓臺灣,澎湖列島,遼東(後三國干涉花了 3000萬白銀贖回)
閉塞的慈禧太后傻乎乎的跟世界宣戰結果喪權辱國弄的朝廷流離失所,加快了清王朝的滅亡。如果能夠與時俱進清朝很順利就會成為君主立憲制的皇權,戊戌變法等活動自然也就成功。如果換成武則天最起碼不會做出過多的令人可笑的事物,但是清朝滅亡也是歷史的必然只是會推遲滅亡時間或換一種方式存在。
當然,這並不代表慈禧沒有過錯,慈禧牢牢掌握政權,不肯實行君主立憲制,在遇到西方各國反對她以皇太后身份訓政時,竟悍然向11國宣戰,結果自取其辱不說,還搭上八國聯軍劫掠北京,賠償各國4億5千萬兩白銀的鉅款。但如果把慈禧換成武則天,未必她就肯放權實行新政,畢竟在皇權高於一切的封建時期,失去皇權是任何一個統治者都不會答應的。為了皇權,武則天不惜毒殺親生子女,比起慈禧來,諸位覺得究竟是誰更狠毒呢?
用人方面,武則天大量起用人才,但盲目重用武氏宗族也是事實。而慈禧在用人方面眼睛還是很毒的,不比武則天差,我們今天熟知的大清的頂尖人才,尤其是頂尖的漢人基本都是在慈禧手裡被起用的,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李鴻章,袁世凱等等都是慈禧的傑作。
因此來看,武則天來了大清,不見得會比慈禧乾的更好,說不準更差。
回覆列表
武則天前面有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雖然李世民晚年有點奢靡,但沒出大差亂;李治政治水平不及他爹,但也無功無過,守住他老爹的根基,政治環境上唐朝在那時候算是國際大都會,思想學術上比較開放,女性受教程度比較高;反觀慈禧時候已經經歷了幾個沒什麼作為的皇帝,再加上閉關鎖國,人家都工業革命了,咱們這還八股文,就環境上南宋開始女性趨於保守,就算是武則天從小在清的環境下也不可能有什麼大眼界,大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