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34902157811

    【釋名】制甘遂、醋甘遂。為大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遂的塊根。主產於陝西、山西、河南等地。

    【採集加工】春季開花前或秋末莖葉枯萎後採挖,撞去外皮,曬乾。醋制用。

    【性味】味苦、甘,性寒,有毒。

    【功效主治】瀉水逐飲水腫脹滿,痰飲積聚,痰迷癲癇;消腫散結癰腫瘡毒。本品苦寒降洩,能透過二便而為瀉水逐飲之峻藥。主要用治水溼壅盛所致水腫脹滿、二便不能,形證俱實的陽實水腫證,以及痰飲積聚,胸滿氣喘,或痰涎壅盛,癲癇發狂者。外用還可消腫結以治癰腫瘡毒。

    【附方】本品瀉水逐飲之力頗峻,服後可致連續瀉下,使瀦留之水飲排出體外。適用於水溼壅盛,水腫脹滿、腹大如鼓之證,可單味應用,一般與其它逐水藥相同,常配伍大戟、芫花、牽牛子等,如舟車丸;用治痰飲積聚,胸脅積液,胸滿氣喘脅痛者,常與大戟、芫花配伍,以大棗煎湯送服,即十棗湯;治療水飲與熱邪結聚所致水飲結胸,氣逆喘促者,與大黃、芒硝同用,即大陷胸湯。

    本品因能峻下通利,又可用於熱結便秘,如《聖惠方》單用甘遂末煉蜜為丸服,用治二便不通。現代治療重型腸梗阻、腸腔積液較多者,以甘遂與大黃、厚朴、桃仁等同用,如甘遂通結湯。又取本品攻逐痰飲之功,可用治痰涎壅盛所致癲癇,如《濟生方》遂心丹,與硃砂共為末制丸服。

    本品外用有消腫散結作用,可用治癰腫瘡毒,生品研末水調外敷。

  • 2 # 老劉105751014

    甘遂是峻下瀉水藥。

    1,甘遂能瀉十二經水,其勢奔湧直決,從古道而去。古人謂之:“上味曰甘,徑直曰遂”,而獲其名。

    2,甘遂苦寒而性降,瀉下逐飲力強,藥後可連續瀉下,使瀦留之水排出體外。凡是水腫,大腹鼓脹,胸脅停飲,正氣未衰者均可用,可單用研末服,或者與牽牛子同用,如《二氣湯》。

    3,甘遂與大戟,芫花為末,棗湯送服,如《十棗湯》。

    4,甘遂還有逐痰涎之作用,以甘遂為末,入豬心煨後,與硃砂為丸服,可用於風痰癲癇之證,如《遂心丹》。

    5,甘遂苦,寒,有毒,孕婦禁用,瓜萎為使,惡遠志,反甘草。

    6,

    1),甘遂:峻下逐水力強,有毒。多外用。

    2)醋甘遂:逐水瀉下力緩。用於腹水脹滿,腹痛便秘。

    3),制甘遂:毒性較小,逐水力緩。用於留飲胸痛,水腫腹脹。

    4),煨甘遂:減低毒性,祛致嘔吐之弊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死藤是什麼,做什麼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