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魏救趙。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孫臏兵法》出土以前,華人普遍認為桂陵一戰是就是“圍魏救趙”,這一個成語也被無數軍事專著提及,引為經典戰術,名列三十六計之第二計。就連毛澤東同志在《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也結合現代武裝鬥爭,肯定了這一戰術,指出 “如果敵在根據地內久踞不去,我即以一部留在根據地內圍困該敵,而用主力進攻敵所從來之一帶地方,在那裡大肆活動,引致久踞之敵撤退出去打我主力。這就是‘圍魏救趙’的辦法。” 然而,當《孫臏兵法》出土之後,我們這才從其中的記載發現,原來“圍魏救趙”根本就是假的,齊軍的圍魏是假的,齊軍的救趙也是假的,魏華人也根本不是因為大梁被圍而回援,齊華人也根本就不在乎邯鄲的死活,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讓魏趙二國兩敗俱傷,然後果斷出手,一舉承二國之弊,成為最後的贏家。 我們早該懷疑的,以大梁城堅固的城牆、發達的水網,以及完整的水陸防禦體系,當時軍事能力並不強大的齊國根本不可能對其造成實質性的威脅,那麼圍魏救趙從何談起! 魏國地處河南平原,基本無險可守,所以才會更加重視城牆的修築,特別是國都大梁的城防,在當時整個中國甚至全世界都是數一數二的。 事實上,作為戰國時代城防最堅固的超級都會,大梁城就從未被人力攻破過,後來秦國名將魏冉、白起也都曾兵臨城下,但也都只能望城興嘆,悻悻退兵。整個戰國時代,大梁城只有一次被攻破,那就是戰國末期秦將王賁引水灌城,水淹大梁3個月,直到城牆被水浸毀,秦軍才將其攻破。 如此金城湯池,以孫臏之智,他可能貿然圍攻嗎?《孫子兵法》嘗言:“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孫臏自己在《孫臏兵法》中也有一章《雄牝城》介紹了哪些城池可以攻打哪些城池千萬不能攻打,而像大梁這樣的超級“雄城”,孫臏自己都認為不可能攻破,龐涓又怎會輕易上當呢? 事實上,孫臏在內心壓根就沒想過救邯鄲(趙國實力減弱對齊國霸業有好處),邯鄲也壓根就沒被救下來。齊軍在平陵的進攻,對大梁的佯攻都是假的,目的只有一個,驕敵。孫臏之先祖孫武《孫子兵法》嘗言:“怒而撓之,卑而驕之。”敵人越是卑視我方,我則越要助長你的傲氣,使你頭腦膨脹。龐涓攻破邯鄲,本已傲到極點,孫臏再加一劑猛藥下去,龐涓還不尾巴翹到天上去! 當一個名將尾巴翹上天,失去了對待戰爭應有的冷靜,那麼他離失敗就不遠了。 如果不是這樣,以龐涓之能,他怎會急急忙忙,冒冒失失,不加防備的鑽進孫臏的口袋裡? 如果龐涓從容回救,桂陵一戰誰勝誰負,恐怕還難說的很呢! 《呂氏春秋》嘗言:“孫臏貴勢”。所謂“勢”,通俗來講就是“戰爭的主動權”,也就是所謂“致人而不致於人”(《孫子兵法虛實篇》),中國兵法千章萬句,無非就是要儘量調動敵人而不讓自己被敵人調動,龐涓輕鬆被孫臏所調動,他當然必敗無疑。 另外還有一點,孫臏佯攻大梁驕敵一次即可,他為何要攻平陵,這是不是多此一舉? 答曰:非也。孫臏這麼做,是為了讓趙國多耗一些魏國的實力。 《孫子兵法》又有云:“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齊軍雖然沒能力攻破大梁,但攻破平陵還是綽綽有餘的,但孫臏卻故意打敗,為什麼?如前所述,平陵是戰略要地,更是攻趙魏軍的重要補給基地,一旦被破,龐涓及其8萬之兵絕不會等閒視之,這樣雖然有可能解趙之圍,但對齊國有啥好處?到那時,在平陵的戰場上,將會出現齊、魏兩軍的大拼殺,是趙坐收漁翁之利。所以,孫殯巧妙的攻打平陵,讓趙抱持一線希望拼力死守,大耗魏軍實力,接著齊軍攻平陵不勝,魏軍繼續猛攻,魏趙繼續自耗,結果是孫臏一計拼弱了趙魏二國的實力。齊國自然就一家獨大了。 由此可見,孫臏用兵的謀略的確詭異多變精深玄妙,令人拍案叫絕歎為觀止,救趙是假的,攻平陵是假的,攻大梁也是假的,直到桂陵最後一擊才變成了真的,真可謂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神鬼莫測,何況龐涓?本答案來自 江湖閒樂生的 《千古名將英雄夢》 書寫得很好 有需要的可以附雲盤連結
圍魏救趙。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孫臏兵法》出土以前,華人普遍認為桂陵一戰是就是“圍魏救趙”,這一個成語也被無數軍事專著提及,引為經典戰術,名列三十六計之第二計。就連毛澤東同志在《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也結合現代武裝鬥爭,肯定了這一戰術,指出 “如果敵在根據地內久踞不去,我即以一部留在根據地內圍困該敵,而用主力進攻敵所從來之一帶地方,在那裡大肆活動,引致久踞之敵撤退出去打我主力。這就是‘圍魏救趙’的辦法。” 然而,當《孫臏兵法》出土之後,我們這才從其中的記載發現,原來“圍魏救趙”根本就是假的,齊軍的圍魏是假的,齊軍的救趙也是假的,魏華人也根本不是因為大梁被圍而回援,齊華人也根本就不在乎邯鄲的死活,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讓魏趙二國兩敗俱傷,然後果斷出手,一舉承二國之弊,成為最後的贏家。 我們早該懷疑的,以大梁城堅固的城牆、發達的水網,以及完整的水陸防禦體系,當時軍事能力並不強大的齊國根本不可能對其造成實質性的威脅,那麼圍魏救趙從何談起! 魏國地處河南平原,基本無險可守,所以才會更加重視城牆的修築,特別是國都大梁的城防,在當時整個中國甚至全世界都是數一數二的。 事實上,作為戰國時代城防最堅固的超級都會,大梁城就從未被人力攻破過,後來秦國名將魏冉、白起也都曾兵臨城下,但也都只能望城興嘆,悻悻退兵。整個戰國時代,大梁城只有一次被攻破,那就是戰國末期秦將王賁引水灌城,水淹大梁3個月,直到城牆被水浸毀,秦軍才將其攻破。 如此金城湯池,以孫臏之智,他可能貿然圍攻嗎?《孫子兵法》嘗言:“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孫臏自己在《孫臏兵法》中也有一章《雄牝城》介紹了哪些城池可以攻打哪些城池千萬不能攻打,而像大梁這樣的超級“雄城”,孫臏自己都認為不可能攻破,龐涓又怎會輕易上當呢? 事實上,孫臏在內心壓根就沒想過救邯鄲(趙國實力減弱對齊國霸業有好處),邯鄲也壓根就沒被救下來。齊軍在平陵的進攻,對大梁的佯攻都是假的,目的只有一個,驕敵。孫臏之先祖孫武《孫子兵法》嘗言:“怒而撓之,卑而驕之。”敵人越是卑視我方,我則越要助長你的傲氣,使你頭腦膨脹。龐涓攻破邯鄲,本已傲到極點,孫臏再加一劑猛藥下去,龐涓還不尾巴翹到天上去! 當一個名將尾巴翹上天,失去了對待戰爭應有的冷靜,那麼他離失敗就不遠了。 如果不是這樣,以龐涓之能,他怎會急急忙忙,冒冒失失,不加防備的鑽進孫臏的口袋裡? 如果龐涓從容回救,桂陵一戰誰勝誰負,恐怕還難說的很呢! 《呂氏春秋》嘗言:“孫臏貴勢”。所謂“勢”,通俗來講就是“戰爭的主動權”,也就是所謂“致人而不致於人”(《孫子兵法虛實篇》),中國兵法千章萬句,無非就是要儘量調動敵人而不讓自己被敵人調動,龐涓輕鬆被孫臏所調動,他當然必敗無疑。 另外還有一點,孫臏佯攻大梁驕敵一次即可,他為何要攻平陵,這是不是多此一舉? 答曰:非也。孫臏這麼做,是為了讓趙國多耗一些魏國的實力。 《孫子兵法》又有云:“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齊軍雖然沒能力攻破大梁,但攻破平陵還是綽綽有餘的,但孫臏卻故意打敗,為什麼?如前所述,平陵是戰略要地,更是攻趙魏軍的重要補給基地,一旦被破,龐涓及其8萬之兵絕不會等閒視之,這樣雖然有可能解趙之圍,但對齊國有啥好處?到那時,在平陵的戰場上,將會出現齊、魏兩軍的大拼殺,是趙坐收漁翁之利。所以,孫殯巧妙的攻打平陵,讓趙抱持一線希望拼力死守,大耗魏軍實力,接著齊軍攻平陵不勝,魏軍繼續猛攻,魏趙繼續自耗,結果是孫臏一計拼弱了趙魏二國的實力。齊國自然就一家獨大了。 由此可見,孫臏用兵的謀略的確詭異多變精深玄妙,令人拍案叫絕歎為觀止,救趙是假的,攻平陵是假的,攻大梁也是假的,直到桂陵最後一擊才變成了真的,真可謂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神鬼莫測,何況龐涓?本答案來自 江湖閒樂生的 《千古名將英雄夢》 書寫得很好 有需要的可以附雲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