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司徒軍武百科

    問題主的意思是:飛機超音速後,機體和飛行員的運動速度,比聲音的傳播速度更快,所以人說的話是否會被飛機拋在身後,導致聽不見聲音。

    是嘛,貌似是這個道理,飛機超過340.3m/s,聲音就追不上你了,那耳朵哪還能接受到聲音呢?

    但是,請不要忽略同步速度啊,你身邊的一切,包括飛機艙內攜帶的空氣,都是與飛機的執行速度同步的,它們處在同樣的執行速率中。

    聲音需要依靠介質傳播,在大氣中依靠聲音傳播,既然空氣還在,它們並沒有被飛機甩到身後,你又擔心什麼聲音的傳播速率問題呢?嗯,千萬別拿太空梭出來抬槓,真空裡聲音無法傳導,不過我們完全可以拿這類宇宙飛行器做例子。

    比如國際空間站,它的飛行速度是8km/s,每小時約能跑2.8萬公里,繞地球一圈僅90分鐘,而超音速僅需突破1馬赫,8000米每秒那已經有23馬赫了。為什麼國際空間站裡的人能自由交流呢?誰都知道,他們被與空氣一起封在空間站這個大悶罐子裡,加速度是一致的。

    所以,你不僅能說話給自己聽,還能說話給同一架飛機上的人聽,除非這架飛機沒有座艙蓋,那麼空氣作為流體,當然不會再留在機艙內了,這時聲音才會因為超音速的原因跟著空氣被拋掉,甚至飛機的爆鳴都會被整個的拋在身後。

    但是請注意,這種情況只是說說而已,實際的超音速飛行時,空氣阻力如硬牆一般,連機體都可以被摩擦加熱,人如果暴露在這種環境裡,別說發聲說話了,你的那張嘴能不能閉上都成問題,耳朵也不可能再接受到聲音,短短的一瞬即可造成生命危險。

    曾經我軍的“飛豹”戰機在1997年6月19日的試飛任務中遭遇過近超音速下直面暴風的危局。試飛團副團長譚守才和戰友彭連啟駕駛飛豹戰機在7000米高度試飛時,駕駛艙蓋出現問題,艙內迅速減壓,繼而在1540米時艙蓋飛出,氣壓將飛行員壓在座椅上動彈不得,耳邊盡是呼嘯如雷的風聲,人無法視物,連耳機裡的聲音也無法聽到,飛行員最後靠著拼命貼緊儀表板,勉強擋住風才拉下頭盔風鏡脫險。

    所以,還是別做夢能在超音速的開艙條件下說話了,我們只能老老實實的待在封閉了艙蓋的機艙裡,讓機內老老實實的空氣幫我們傳播語音,再怎麼也得像超音速跳傘那樣,用厚厚的抗荷空降服將自己包起來。

    不過呢,假如人體能受得住超音速條件下的開艙飛行,並且能開口說話,你還是能聽到自己的聲音,因為人的自體發聲有一部分是透過身體組織進行傳導的,理論上只要存在介質,聲音就能完成傳播。在體外空氣無法負擔傳導聲音入耳的情況下,身體內的骨骼、腔體、水分、以及任何質量都可以作為介質傳播自己的聲音,畢竟你的身體又不是真空,它們與耳朵是連在一起的。

    身體中聲音最有效的傳播機構是骨頭,聲帶在喉部震動發聲,然後這部分震動會透過顱骨、上下頜骨和部分脊骨進行傳播,被送到相當近的耳蝸中去,然後引發淋巴液震動,刺激到聽覺神經,再讓大腦的聽覺區域進行處理,讓人分辨出聲音的內容。

    說白了,自己說的話,即便不在空氣中振動傳播,也能透過身體進行振動傳播,更何況這個器官進化得如此科學,讓發聲器官與聽覺器官距離得相當近,自己的聲音可以直觀且高保真的被直送聽覺系統。這讓我們即便捂上耳朵,給自己加上能封閉外界任何聲音的耳塞,依然能夠聽到自己說的話。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人聽見自己說的話是不需要外部空氣進行傳導的,理論上你能在超音速飛行中說話,就能聽見自己的聲音,今天的骨傳導耳機與之是相同的概念,只不過讓發聲器從聲帶換成了耳機。

    當然,這依然有個前提條件,我們可能需要儘可能封閉住自己的耳朵,否則高速氣壓可能會讓耳膜穿孔,劇烈擾動的氣流也會讓聽覺器官喪失一切分辨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顴骨兩側有小疙瘩,不知道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