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胖頭恆
-
2 # 牡丹梅花鑫森淼
商鞅變法中說“官爵以軍功為敘,能斬一敵首,即賞爵一級。退一步者斬。功多者受上爵,車服任其華美不禁。無功者雖富室,止許布褐乘犢。宗室以軍功多寡為親疏。戰而無功,削其屬籍,比於庶民。凡有私鬥者,不論曲直,並皆處斬。”
這裡的厲害之處是:一,退一步者斬。所以秦軍士兵上了戰場只能聽軍令,軍令要上前就不能後退,只有軍令撤退,才可以退,否則就是死路一條。與其後退而死,不如殺敵立功換官爵,所以秦國軍隊勇於拼殺。
二,宗室有軍功才親,沒有軍功,連宗室都是平民百姓。宗室不得不用軍功保住自己的宗親地位,否則就是平民百姓。
而其它六國就沒有這兩項。
所以秦國軍隊勇於公斗,怯於私鬥,軍隊戰鬥力大大提高。所以秦國軍隊可以大殺四方。
-
3 # 劉侃山侃書
1、法令的健全程度不同
戰國之際一方面是禮樂制度崩壞,一方面是法家思潮翻湧。時而東風壓倒西風,時而西風壓倒東風。而處於一隅的秦國,本身就是半個蠻夷,沒有太多歷史包袱。國家上下(各級貴族)對圖強東進都有很大的野心,所以接受法家思想最徹底,執行法度最嚴格。秦國的二十級軍功爵制度非常完善。規定凡有軍功者,均可得到賜爵、賜地、賜官等獎賞,具體以斬獲敵首多少授予相應的爵位,憑爵位高低享受不同等級的田宅、衣服、臣妾,而無軍功者即使是宗室貴族,也不得擁有爵位、不得超越規定標準佔有田宅、臣妾。連穿衣著屨都有限制,不得任意鋪張,這一切,目的是要使“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也就是說賞賜的不僅僅是財物,更重要的是地位、待遇、榮耀。而其它各國雖然都在不同程度上實行了軍功授爵制,但具體情況不同,實行的程度也不一致,相比之下,秦國實行得最為徹底,效果最為顯著。
2、執法的嚴格程度不同
對那些臨陣脫逃,畏死不前的,一律處以死刑——車裂。鄉里打鬥將受到嚴厲的處罰。如奪祿、降職,甚至要鞭打,乃至判處肉刑、死刑等。縱觀各國的法度,都沒有如此嚴苛的。這種重典在亂世統一天下很有利,但一旦天下一統,就會反傷到政權。
3、秦人尚武的傳統
秦人的尚武精神有很深的歷史淵源,本來就長期與戎狄混在一起秦人既有中原人兵法的狡詐,又有戎狄的蠻勇。而自立國以來,秦人的生存環境一直不好,所以歷任國君加強尚武的政治導向(先軍政策)。商鞅的變法為秦人更加樹立了“公戰重賞,私鬥嚴懲”的制度,把秦人好鬥的心引向外部,打造了“虎狼之師”。
歸根到底,秦國變法最為徹底,人亡政未息。而其他幾國呢?南韓變法僅僅重視“勢”,治標不治本;趙魏兩國的改革過於偏重於軍事方面;楚國變法僅僅持續十年;燕國變法也是人亡政息;齊國活得那麼爽,變個毛線法;
回覆列表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赳赳老秦,復我河山。血不流乾,死不休戰!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國恨,滄桑難平!天下紛擾,何得康寧!秦有銳士,誰與爭鋒!
相信看過《大秦帝國》的朋友們都對這段歌詞記憶深刻!同是拿人頭換戰功的年代,為何只有大秦成功了?
秦朝經過商鞅變法,把軍中士氣提升起來,讓城中百姓生活過的富裕起來,家中有徵戰者,稅賦全免,商鞅為了提升士氣,先做到了讓秦朝人民相信“政府”!其軍事後勤保障也遠勝於六國!而且真正做到了有戰功者升,無能者下!讓秦朝士兵真正做到敢於為國效忠!更有很多戎狄加入秦朝軍隊,血液裡有著好戰的基因!殺人越多拿到的金銀獎勵越多,帶動著秦軍的秦人好戰的血脈!
還有最重要一點在小編看來就是“思想政治”做到位了!商鞅與秦昭王的變法中,不斷提高秦軍待遇,貫徹了一人當兵,全家光榮的思想!所以秦朝人民勇於當兵,保家衛國!而其他六國再重視軍事,卻沒有秦朝做的這麼賞罰分明!這就是為什麼人頭換戰功的年代,只有秦朝做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