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人物及情節:
1、宋江(1073年—1124年),字公明,綽號呼保義、及時雨、孝義黑三郎,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滸傳》中的主人公。
性格特點:為人仗義、善於用人,但總想招安。
主要情節:為梁山起義軍領袖,在一百零八將中穩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因私放晁蓋等人,被小妾閻婆惜捉住把柄,以至於殺了閻婆惜後連夜逃走,期間結交諸多英雄好漢,輾轉周折上了梁山。
並接受了九天玄女贈送的天書,之後帶兵征討祝家莊和高唐州。晁蓋死後繼任梁山第三任寨主,接受朝廷的招安,為了報效國家接連出徵遼國、田虎、王慶、方臘等,屢立戰功,被封為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後被朝中奸臣用毒酒毒死。
2、林沖,綽號:豹子頭,東京人氏,原是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
性格特點:武藝高強、勇而有謀,但為人安分守己、循規蹈矩 。
主要情節:誤闖白虎堂、風雪山神廟、火燒草料場、雪夜上梁山。
3、李逵,綽號:黑旋風
性格特點:嫉惡如仇、俠肝義膽、脾氣火爆、頭腦簡單、直爽率真。
主要情節: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場。
4、魯智深,綽號:花和尚
性格特點:嫉惡如仇、俠肝義膽、粗中有細、勇而有謀、豁達明理。
主要事蹟:拳打鎮關西、倒拔垂楊柳、大鬧野豬林。
擴充套件資料
作品評價:
美國作家賽珍珠的諾貝爾獎獲獎演說《中國小說》,以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史作為主要內容,其中有較大的篇幅介紹了《水滸傳》的創作、演變及流傳過程。她評價《水滸傳》是“中國生活偉大的社會文獻”。
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曾專門撰文對《水滸傳》進行過點評,他認為《水滸傳》的情節有“史詩般的廣闊”,並認為其與西班牙17世紀的“流浪漢小說”有異曲同工之妙。
法國作家、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齊奧,曾自稱很早就讀過《水滸傳》,他認為《水滸傳》“記錄了那個遙遠年代人的基本生存狀態”。
社會影響:
《水滸傳》對招安的描寫曾經對某些義軍的領袖產生過消極的影響,如張獻忠在谷城受撫,就表示“戮力王室,效宋江水滸故事耳”。但比較起來,《水滸傳》對農民起義的積極影響還是主要的。
一批批義軍將《水滸傳》作為起義的教科書,從中汲取力量,高舉起武裝鬥爭的大旗。據現有的資料記載,從萬曆十四年(1586)起,就可以看到梁山英雄對於造反者的影響。
特別是在明末農民大起義中,水滸英雄的口號已被廣泛地寫在農民軍的義旗之上,許多義軍首領襲用了《水滸傳》的人名或諢號,成為中國農民起義史上的一種奇觀。
後來清代義軍打著《水滸傳》旗號的也屢見不鮮,太平天國、天地會、小刀會、義和團等無不受到《水滸傳》的影響。這在中國小說史乃至整個中國文學史上是沒有一部作品可以和它相比的。
主要人物及情節:
1、宋江(1073年—1124年),字公明,綽號呼保義、及時雨、孝義黑三郎,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滸傳》中的主人公。
性格特點:為人仗義、善於用人,但總想招安。
主要情節:為梁山起義軍領袖,在一百零八將中穩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因私放晁蓋等人,被小妾閻婆惜捉住把柄,以至於殺了閻婆惜後連夜逃走,期間結交諸多英雄好漢,輾轉周折上了梁山。
並接受了九天玄女贈送的天書,之後帶兵征討祝家莊和高唐州。晁蓋死後繼任梁山第三任寨主,接受朝廷的招安,為了報效國家接連出徵遼國、田虎、王慶、方臘等,屢立戰功,被封為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後被朝中奸臣用毒酒毒死。
2、林沖,綽號:豹子頭,東京人氏,原是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
性格特點:武藝高強、勇而有謀,但為人安分守己、循規蹈矩 。
主要情節:誤闖白虎堂、風雪山神廟、火燒草料場、雪夜上梁山。
3、李逵,綽號:黑旋風
性格特點:嫉惡如仇、俠肝義膽、脾氣火爆、頭腦簡單、直爽率真。
主要情節: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場。
4、魯智深,綽號:花和尚
性格特點:嫉惡如仇、俠肝義膽、粗中有細、勇而有謀、豁達明理。
主要事蹟:拳打鎮關西、倒拔垂楊柳、大鬧野豬林。
擴充套件資料
作品評價:
美國作家賽珍珠的諾貝爾獎獲獎演說《中國小說》,以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史作為主要內容,其中有較大的篇幅介紹了《水滸傳》的創作、演變及流傳過程。她評價《水滸傳》是“中國生活偉大的社會文獻”。
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曾專門撰文對《水滸傳》進行過點評,他認為《水滸傳》的情節有“史詩般的廣闊”,並認為其與西班牙17世紀的“流浪漢小說”有異曲同工之妙。
法國作家、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齊奧,曾自稱很早就讀過《水滸傳》,他認為《水滸傳》“記錄了那個遙遠年代人的基本生存狀態”。
社會影響:
《水滸傳》對招安的描寫曾經對某些義軍的領袖產生過消極的影響,如張獻忠在谷城受撫,就表示“戮力王室,效宋江水滸故事耳”。但比較起來,《水滸傳》對農民起義的積極影響還是主要的。
一批批義軍將《水滸傳》作為起義的教科書,從中汲取力量,高舉起武裝鬥爭的大旗。據現有的資料記載,從萬曆十四年(1586)起,就可以看到梁山英雄對於造反者的影響。
特別是在明末農民大起義中,水滸英雄的口號已被廣泛地寫在農民軍的義旗之上,許多義軍首領襲用了《水滸傳》的人名或諢號,成為中國農民起義史上的一種奇觀。
後來清代義軍打著《水滸傳》旗號的也屢見不鮮,太平天國、天地會、小刀會、義和團等無不受到《水滸傳》的影響。這在中國小說史乃至整個中國文學史上是沒有一部作品可以和它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