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炎帝,一作神農氏,也被稱作烈山氏、厲山氏。據說神農氏姓姜,生於今陝西岐山東面的姜水。相傳神農之世,人多而禽獸少,食物不足,疾病流行。神農氏發明了農具耒耜,即原始的犁,教民農耕,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水平,減輕了人們勞動的強度。神農氏又遍嘗百草酸鹹,曾經一日遇到七十毒而不停止草藥的尋找,終於興盛了中草藥之學,被奉為藥祖。神農的這些功績受到華夏民族的崇拜,傳說里人們紀念神農的樂舞名字就叫《扶犁》。《路史·後紀》卷三記載了他的事蹟:“(神農氏)捋土鼓以致敬於鬼神,……耕桑得利而究年受福,乃命刑天作《扶犁》之樂,制豐年之詠,以薦釐來,是曰《下謀》。”
《扶犁》,或稱作《扶持》,又叫《下謀》。從以上記載看,這個樂舞與炎帝神農氏的敬鬼神活動聯絡在一起,同時又是專門為了農業豐收而做的樂舞。這個樂舞的具體表演情形現在已經無法得知了。在傳說裡神農氏使用了一種叫作“土鼓”的樂器。它究竟何等樣子?在山西襄汾陶寺曾經出土一件標為夏代的土鼓,看似一件日常用的陶製器皿,類似水罐。但是上下皆蒙皮,實際可用作“鼓”。它是否就是神農氏所用的土鼓,雖然目前還不可知,但是否可以給我們一點啟發呢?
據傳《扶犁》是神農氏的大臣刑天創造的。刑天是中國神話系統中大名鼎鼎的人物。他曾經與天帝爭神而被殺,死後不服,沒有了腦袋,就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憤怒地手持干鏚而舞。《山海經》記載了他的不屈精神和憤怒舞干鏚的情形。晉人陶淵明詩曰:“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當然,干鏚之舞的動態當和《扶犁》有較大的區別。但是從有關刑天威武的說法裡,我們也許能夠想象《扶犁》也該有一番健武的氣勢吧。
傳說中的炎帝,一作神農氏,也被稱作烈山氏、厲山氏。據說神農氏姓姜,生於今陝西岐山東面的姜水。相傳神農之世,人多而禽獸少,食物不足,疾病流行。神農氏發明了農具耒耜,即原始的犁,教民農耕,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水平,減輕了人們勞動的強度。神農氏又遍嘗百草酸鹹,曾經一日遇到七十毒而不停止草藥的尋找,終於興盛了中草藥之學,被奉為藥祖。神農的這些功績受到華夏民族的崇拜,傳說里人們紀念神農的樂舞名字就叫《扶犁》。《路史·後紀》卷三記載了他的事蹟:“(神農氏)捋土鼓以致敬於鬼神,……耕桑得利而究年受福,乃命刑天作《扶犁》之樂,制豐年之詠,以薦釐來,是曰《下謀》。”
《扶犁》,或稱作《扶持》,又叫《下謀》。從以上記載看,這個樂舞與炎帝神農氏的敬鬼神活動聯絡在一起,同時又是專門為了農業豐收而做的樂舞。這個樂舞的具體表演情形現在已經無法得知了。在傳說裡神農氏使用了一種叫作“土鼓”的樂器。它究竟何等樣子?在山西襄汾陶寺曾經出土一件標為夏代的土鼓,看似一件日常用的陶製器皿,類似水罐。但是上下皆蒙皮,實際可用作“鼓”。它是否就是神農氏所用的土鼓,雖然目前還不可知,但是否可以給我們一點啟發呢?
據傳《扶犁》是神農氏的大臣刑天創造的。刑天是中國神話系統中大名鼎鼎的人物。他曾經與天帝爭神而被殺,死後不服,沒有了腦袋,就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憤怒地手持干鏚而舞。《山海經》記載了他的不屈精神和憤怒舞干鏚的情形。晉人陶淵明詩曰:“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當然,干鏚之舞的動態當和《扶犁》有較大的區別。但是從有關刑天威武的說法裡,我們也許能夠想象《扶犁》也該有一番健武的氣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