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08425833711

    1、仁:仁者,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乃推己及人意也。

    2、義:義者,宜也,則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當做就做,不該做就不做。見得思義,不因果濫取不義之財物。

    3、禮:禮者,說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釋名:禮,體也,得其事證也,人事之儀則也。進退周旋得其體,乃是正人身之法也。

    4、智:智者,知也,無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發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為智也。

    5、信:信者,信字從人言,言非曰,乃有定之文也,以今之概念定義可解為“學說”、“思想”。信與知對立,知宜者唯宜以行,不知宜者從他人言而信,進而守禮以近仁。

  • 2 # 小朱zp

    仁:仁者,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乃推己及人意也。

    義:義者,宜也,則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當做就做,不該做就不做。見得思義,不因果濫取不義之財物。

    禮:禮者,說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釋名:禮,體也,得其事證也,人事之儀則也。進退周旋得其體,乃是正人身之法也。

    智:智者,知也,無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發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為智也。

    信:信者,信字從人言,言非曰,乃有定之文也,以今之概念定義可解為“學說”、“思想”。信與知對立,知宜者唯宜以行,不知宜者從他人言而信,進而守禮以近仁。

    擴充套件資料

    仁義禮智信”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義、禮”,孟子延伸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這“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孔子曾將“智仁勇”稱為“三達德”,又將“仁義禮”組成一個系統,曰:“仁者人(愛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焉。” 仁以愛人為核心,義以尊賢為核心,禮就是對仁和義的具體規定。

    孟子在仁義禮之外加入“智”,構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實事親(親親)是也;義之實從兄(尊長)是也;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實,知斯二者弗去(背離)是也。”

    董仲舒又加入“信”,並將仁義禮智信說成是與天地長久的經常法則(“常道”),號“正常”。 曰:“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賢良對策》)。何謂仁?

    仁者,人二也。指在與另一個人相處時,能做到融洽和諧,即為仁。

    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著自己,多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為別人考慮,做事為人為己,即為仁。

    儒家重仁,仁者,愛人也。簡言之,能愛人即為仁。

    何謂義?

    義者,人字出頭,加一點。在別人有難時出手出頭,幫人一把,即為義。

    古字義,離不開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別是非,在人家需要時,及時出手,幫人家一兩下,即為義。

    何謂禮?

    禮者,示人以曲也。己彎腰則人高,對他人即為有禮。因此敬人即為禮。

    古之禮,示人如彎曲的穀物也。只有結滿穀物的穀穗才會彎下頭,禮之精要在於曲。

    何謂智?

    智者,知道日常的東西也。把平時生活中的東西琢磨透了,就叫智。

    觀一葉而知秋,道不遠人即為此。

    何謂信?

    信者,人言也。遠古時沒有紙,經驗技能均靠言傳身教。那時的人純真樸素,沒有那麼多花花腸子,故而真實可靠。

    別人用生命或鮮血換來的對周圍世界的認識,不信是要吃虧的。以此估計,信者,實為人類之言,是人類從普遍經驗中總結出來的東西,當然不會騙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十多歲,就長白頭髮了,應該有幾十根了吧,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