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福昌來
-
2 # 電商平頭哥
日本的零售主要是服務非常細緻貼心,但其本質還是線下傳統零售;
而新零售是透過大資料、協同供應鏈、人臉識別、熱力捕捉、室內定位軌跡、AR/VR等新技術,透過數字化的方式重構人、貨、場,融合線上線下,使整個交易鏈條數字化。
做到智慧精準推薦,千人千面,消費體驗也更好,同時因為數字化,也提高了行業上下游產業鏈的整體效率。
比如:在門店,可以自行購買後付賬;透過掃碼檢視商品溯源;
建立使用者畫像,精準推薦營銷、千人千面,最佳化品類結構,提高動銷率;
C2F柔性供應鏈,避免原料及生產的浪費等。
-
3 # 冰冷雨天
日本民族有學習一切優秀東西的傳統,只要是好東西日本肯定會學。
雖然中日之間有不少政治問題經常磕磕碰碰,但在經濟問題上日本人從來不排斥中國的經驗,日本傳媒經常在介紹這方面的情況,向臺灣人那種“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的笑話在日本是聽不到的。
就零售來說,日本在這方面其實做的很不錯,“便利店”就是一個例子。現在最大的便利店連鎖7-11早在1927年就以“圖騰店”的名字出現在了美國,1946年之後改名“7-11”以說明其營業時間,但真正發展起來還是母公司美國南方公司經營失敗破產之後將股份賣給日本伊藤洋華堂公司之後,現在起碼在中國大陸、南韓以及中國臺灣和香港等亞洲地區的“7-11”連鎖便利店的經營方式方法甚至貨品的擺放都是來自日本。
但是這只是傳統的線下零售,網際網路時代出現了新型的線上零售,所謂“電商”。在日本電商的出現其實比中國要更早,比如亞馬遜進入日本是在2000年,比進入中國早了4年。馬雲在1999年建立阿里巴巴,而相同性質的日本樂天(Rakuten)則是成立於1997年。
但起步較早的日本電商現在和中國同行完全不能相比,僅僅是一個為了幫助工作繁忙的青年工薪階層節省時間或者開銷的購物方式選項,普及程度不高,在50歲以上的人群中甚至可以說普及程度很低。日本老年人比較保守,堅持已經習慣了的生活方式,從下面兩張日本總務省統計局公佈的圖表中就可以看出問題。
(這是不同年齡段日本人使用計算機或者智慧手機的百分比,可以看出老年人很少使用計算機和智慧手機)
(這是日本人在21:00到24:00時間段中使用計算機和智慧手機的目的,可以看出在網購的人很少)
日本現在進入了老齡化社會,市場全體確實是在萎縮,但其實正因為社會老齡化網購市場才應該有擴大的空間,日本老年人獨居為多,又因為高齡而造成行動力衰退,外出購物困難,但日本老人相對來說經濟條件都還不錯,甚至比年輕人還好,有一定的消費能力,如果能傳授給他們網購的技能激發起他們網購的慾望,日本的網購市場就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
在拓展網購空間這方面最拿手的是以阿里巴巴為首的中國的電商企業,中國的計算機、手機、網路的普及都比日本要晚,但現在中國的電商普及率大大超過了日本,2015年的統計資料就有55歲以上的社交媒體老年使用者中有60%以上透過京東客戶端、微信、手機QQ等手段進行網購,這個資料已經大大高於2017年的日本統計資料,而且可以預料2017年中國的統計資料會更好。
在這種形勢下,日本人要跟阿里巴巴等中國電商企業學習開拓市場就是當然的選擇了。
今天阿里巴巴CEO空將日本,為300多日本企業高管講解新零售,300多位高管認真記筆記的樣子儼然小學生模樣。日本有“零售天堂”之稱,誕生了優衣庫、資生堂、伊藤洋華堂、7-11等優秀零售企業。然而這幾年日本經濟停滯,零售業整體低迷,而發源於中國阿里的新零售正席捲全球,阿里新零售能解救正在滑坡的日本零售業嗎?
回覆列表
因為日本的零售是傳統商業模式下的零售,而阿里的“新零售”是經過網際網路改造後的零售。透過大資料、高效物流,可以準確、快速滿足消費者需求,實現廠、商之間的直接溝通,提高了企業、消費者和社會各種資源的執行效率,從而節約社會執行的整體成本。這是阿里“新零售”的精髓所在。而這一方面,中國網際網路的成就是遠超日本的。按日本人善於學習的民族本性,認真向阿里學習,也就不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