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題出錯不是因為粗心,而是不熟練。
我們先分析一下原因:
計算題是要透過觀察或聽覺、感知、注意、記憶、反饋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動才形成,小學低年級學生計算的通病往往是:
(1)觀察比較籠統,把“+”當成“×”,把“—”當成“+”等。
(2)感知事物不精確,把相似的數寫成另一個數,如3當8,6寫成9,325寫成235等。
(3)注意力分散,人在計算,心卻玩耍。(4)記憶失敗,如進退位加減中忘了進位上的數或退位等現象。
(5)思維定勢的消極作用,學什麼就做什麼,不顧練習要求。
(6)部分學生認為計算不用學也懂,或者只要掌握方法就行了,平時懶練習,嫌麻煩,覺得枯燥無味,沒啥意思,平時算錯點兒沒關係,抱著僥倖心理自己安慰自己只要“我”考試時細心就行了。
(7)學習習慣差,有些學生計算時不加思索,急於搶答,信口亂說,作業分散精神,書寫馬虎,算後懶得檢查驗算。
接下來我們講一下方案:
1.千萬不要給孩子找藉口,說是粗心,以後他會自我安慰只是粗心而已,而不願意靜下心來練習,畢竟計算題是比較枯燥的。
建議講個數學故事給他聽——
1967年4月23日,宇航員弗拉米爾·科馬洛夫獨自駕駛聯盟1號宇宙飛船經過一晝夜的飛行完成任務,勝利返航。但是在飛船返回大氣層後準備開啟降落傘時,不幸的事發生了。因為飛船在地面檢查的時候忽略了一個小數點,導致飛船在進入軌道後出現一系列故障——右側太陽能電池陣打不開、無線電短波發射器無法使用、無法準確控制飛船姿態,飛船失穩,姿態不穩定、中斷飛行後,在第17圈時緊急自動返回失敗,只好在第19圈手動強制返回、無法使用升力再入返回,只能用危險的緊急彈道再入返回、返回到7千米高度要開傘時,由於姿態不正,主傘纏繞在一起,備用傘又和主傘纏繞在一起,不能開啟。一系列的故障使得飛船以每秒百米的速度墜毀,宇航員被悲劇的摔死。在人生的最後兩個小時,他沉痛地對女兒說:‘孩子,請你記住今天發生的一切。就是因為一個小數點才有了聯盟1號這個悲劇。請你轉告全國的同學們,以後請認真的學習每一個小數點,每一個標點符號。’他的這番話說完之後飛船就轟隆一聲墜毀了……
2.練習練習再練習
多做多練,熟能生巧。“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計算能力是學生必備的基本功,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每天要堅持3—5分鐘的口算訓練,每天堅持練習1頁計算題。開始是在家長的督促下完成,慢慢可放手使學生形成習慣,自覺、自願的完成。
3.保質、保量的訓練。每次練習要記錄完成1頁所用的時間,做完後馬上訂正對錯並分析錯誤原因。每做一次訓練,都與上一次的速度比較一下,看看有沒有進步,進步了,家長應當適當地讚揚。對有退步的孩子則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退步的原因,然後再輕輕地摸著他們的頭提出在以後計算中應該怎樣去做。
4.訓練形式多樣化。多做多練是前提,但孩子習慣對新鮮事物感興趣,尤其喜歡在遊戲中學習從中增長知識,如果長期單獨某種練習,孩子是容易感到厭倦情緒的。由此,計算練習要活潑、生動、多樣化,在練習中可以採用的補充方式有:玩撲克牌(24點),聽算,開火車,對口令,奪紅旗,送信,找朋友,爭擂臺大王,定期檢測等等。(要注意講究實效、簡便易行)同時讓孩子體會計算能力的培養對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如買菜,逛超市)
5.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養成的,要經過長期嚴格訓練才能形成,另外,兒童可塑性很大,家長的示範作用等也對孩子有重要的影響,對孩子起潛移默化作用,另外,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計算練習一次不宜過多,不能機械重複,這有利於注意力的集中。
計算題出錯不是因為粗心,而是不熟練。
我們先分析一下原因:
計算題是要透過觀察或聽覺、感知、注意、記憶、反饋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動才形成,小學低年級學生計算的通病往往是:
(1)觀察比較籠統,把“+”當成“×”,把“—”當成“+”等。
(2)感知事物不精確,把相似的數寫成另一個數,如3當8,6寫成9,325寫成235等。
(3)注意力分散,人在計算,心卻玩耍。(4)記憶失敗,如進退位加減中忘了進位上的數或退位等現象。
(5)思維定勢的消極作用,學什麼就做什麼,不顧練習要求。
(6)部分學生認為計算不用學也懂,或者只要掌握方法就行了,平時懶練習,嫌麻煩,覺得枯燥無味,沒啥意思,平時算錯點兒沒關係,抱著僥倖心理自己安慰自己只要“我”考試時細心就行了。
(7)學習習慣差,有些學生計算時不加思索,急於搶答,信口亂說,作業分散精神,書寫馬虎,算後懶得檢查驗算。
接下來我們講一下方案:
1.千萬不要給孩子找藉口,說是粗心,以後他會自我安慰只是粗心而已,而不願意靜下心來練習,畢竟計算題是比較枯燥的。
建議講個數學故事給他聽——
1967年4月23日,宇航員弗拉米爾·科馬洛夫獨自駕駛聯盟1號宇宙飛船經過一晝夜的飛行完成任務,勝利返航。但是在飛船返回大氣層後準備開啟降落傘時,不幸的事發生了。因為飛船在地面檢查的時候忽略了一個小數點,導致飛船在進入軌道後出現一系列故障——右側太陽能電池陣打不開、無線電短波發射器無法使用、無法準確控制飛船姿態,飛船失穩,姿態不穩定、中斷飛行後,在第17圈時緊急自動返回失敗,只好在第19圈手動強制返回、無法使用升力再入返回,只能用危險的緊急彈道再入返回、返回到7千米高度要開傘時,由於姿態不正,主傘纏繞在一起,備用傘又和主傘纏繞在一起,不能開啟。一系列的故障使得飛船以每秒百米的速度墜毀,宇航員被悲劇的摔死。在人生的最後兩個小時,他沉痛地對女兒說:‘孩子,請你記住今天發生的一切。就是因為一個小數點才有了聯盟1號這個悲劇。請你轉告全國的同學們,以後請認真的學習每一個小數點,每一個標點符號。’他的這番話說完之後飛船就轟隆一聲墜毀了……
2.練習練習再練習
多做多練,熟能生巧。“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計算能力是學生必備的基本功,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每天要堅持3—5分鐘的口算訓練,每天堅持練習1頁計算題。開始是在家長的督促下完成,慢慢可放手使學生形成習慣,自覺、自願的完成。
3.保質、保量的訓練。每次練習要記錄完成1頁所用的時間,做完後馬上訂正對錯並分析錯誤原因。每做一次訓練,都與上一次的速度比較一下,看看有沒有進步,進步了,家長應當適當地讚揚。對有退步的孩子則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退步的原因,然後再輕輕地摸著他們的頭提出在以後計算中應該怎樣去做。
4.訓練形式多樣化。多做多練是前提,但孩子習慣對新鮮事物感興趣,尤其喜歡在遊戲中學習從中增長知識,如果長期單獨某種練習,孩子是容易感到厭倦情緒的。由此,計算練習要活潑、生動、多樣化,在練習中可以採用的補充方式有:玩撲克牌(24點),聽算,開火車,對口令,奪紅旗,送信,找朋友,爭擂臺大王,定期檢測等等。(要注意講究實效、簡便易行)同時讓孩子體會計算能力的培養對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如買菜,逛超市)
5.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養成的,要經過長期嚴格訓練才能形成,另外,兒童可塑性很大,家長的示範作用等也對孩子有重要的影響,對孩子起潛移默化作用,另外,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計算練習一次不宜過多,不能機械重複,這有利於注意力的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