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nfengz3

    歷史上的諸葛亮軍事才能一般,遠不如小說上那麼逆天,至於馬謖事件,諸葛亮固然有責任,但不能完全怪他,用馬謖的原因,其一,蜀漢人才少,智謀之士更少,馬謖前期作為諸葛亮的參謀的確出了不少良策,比如征討南蠻,馬謖就明確表示攻心為上,攻城為下,見解上常常與諸葛亮一致,因此守街亭這種重任,交給他合理,其二,馬謖一直是參謀,沒有單獨領兵,諸葛亮讓他守衛街亭,其實就是想培養他獨立作戰的能力,否則將來早晚也要上戰場單獨領兵的,倒不如現在諸葛亮活著的時候讓馬謖上,提前磨練。劉備的評價不是不對,但諸葛亮不可能完全憑一句評語就抹殺了馬謖,因此在馬謖出發以前,也叮囑了該如何紮營,如何守禦,卻不想馬謖自作聰明,導致大敗。

  • 2 # 攀子娛樂

    諸葛亮為什麼那麼神?諸葛亮在中國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但現實中的諸葛亮真的有那麼神嗎?其實諸葛亮是典型的被神化的人物。

      奠定三國局面的“赤壁之戰”,是孫權和周瑜的功勞,諸葛亮的舌戰群儒和借東風,純屬虛構。在此之前,以諸葛亮為軍師的劉備集團,面對曹操的進攻,被打得落花流水,一路逃竄。

      “七擒孟獲”也是虛構,諸葛亮南征是有的,那時候的雲貴地區,還未開化,居民多是土著,把這些人教化了,納入華夏,算是一大功勞。但帶領中原久經沙場的部隊,進攻原始部落狀態的土著,有懸念嗎?

      至於“六出祁山”,諸葛亮並沒有打下多少地盤,魏延走“子午谷”的奇謀,還被他否定了。倒是連年征戰,把蜀地給掏空了,一百萬人口養著十多萬部隊,瞧瞧這比例,被“鐵飯碗們”服務的擼友,是不是有點怕?

      還有木牛流馬、空城計、罵死王朗......算了吧,人家王朗活得滋潤著呢,孫女還嫁給了司馬昭,生了晉武帝司馬炎,一統三國。

      也有人會幫諸葛亮喊冤:劉備集團本來就弱小,佔據的又是偏僻的四川,跟地廣人多的曹操和東南半壁的孫權相比,本就毫無勝算。諸葛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對得起先主的臨終託付了。

      道理雖然講得通,但歷史上的牛逼人物,哪個不是以弱勝強,扭轉局面呢?

      別提黃土高原那疙瘩了,就說劉備的老祖宗漢高祖劉邦吧。當年被項羽封在漢中,鳥不拉屎的地方,不還是靠著韓信的暗度陳倉,奇襲關中,解放全國嗎。

      劉備除了握有漢中,還有天府之國四川,魚米之鄉荊州,比當年的劉邦強太多了。劉邦靠著漢家三傑,打下江山;而神人諸葛亮,卻只幫劉備勉強守住了家業。孰弱孰強,應該可以知分曉了吧。

      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萬大軍南下荊州,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東吳,說服東吳抗擊曹操,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為劉備取得立足之地。

      劉備稱帝后,諳葛亮任丞相。公元223年蜀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他勵精圖治,賞罰嚴明,推行屯田政策。

      並改善西南各族與蜀漢的關係,有利於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葬於定軍山。

      諸葛亮的一生共兩個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養性立志用世的準備階段。他學有所成後沒有北走曹操,也沒有南歸孫權,而是輔佐了“名微眾寡”的劉備,這固然有客觀原田,但也並非出於偶然。

      他之所以要選擇興復漢室的道路,說明他是一個維護封建綱常、崇尚儒家忠義道德的正統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諳葛亮盡忠蜀漢的階段。無論先主、後主都非常信任他。

      他沒有恪守儒家教條,他尊王而不攘夷,進兵南中,和撫夷越,在三國中執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吳、治軍,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無私奉獻精神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莫奈是色彩構成的開創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