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圓子同學Y

    首先追獵者是二戰德國以38(t)坦克為底盤,改裝而成的坦克殲擊車,它是位於捷克斯洛伐克的柯達兵工廠在1944年4月開始改裝的,武器為火炮口徑為75毫米長倍炮與MG34機槍,也有人叫它38突擊炮,到戰爭結束一共生產了2584輛(一年多產量)。

    追獵者的生產和研發主要是為了填補德國本土生產的3號突擊炮車的產量空缺,所以作戰方式與三號突擊炮差不多,大都採取伏擊,機動力遊走方式填補1944年以後各大戰場防線上的空缺。它的優點就是機動力好,火力夠最關鍵就是生產力快。

    追獵者在東線與西線都有戰鬥記錄,它低矮的身軀非常合適隱蔽。在1944年東線德軍731坦克殲擊營的一次防禦作戰中短短一天之內便隱蔽作戰方式乾淨零落幹掉了蘇軍的20輛進攻坦克,其中有兩輛還是蘇聯最新型的IS2,它那低矮身軀加上德軍給它偽裝與良好隱蔽,常常讓蘇軍步兵誤認為只是普通固定據點,稀裡糊塗的衝上去爆破,又白白成了MG34機槍下的冤魂。

    當然它的缺點也是有的,由於火炮旋轉角度有限。它無法快速移動打擊敵方坦克側甲,只能採取“伏擊”方式先發制人。在加上自身裝甲薄弱,尤其是側面裝甲幾乎經不住任何火炮與反坦克炮打擊,因此它並不適合用於進攻與反攻。例如在西線阿登反擊戰中,追獵者與其它戰鬥車輛對美軍防禦陣地發起進攻,它自身損失就很大。

    平心而言:追獵者雖然沒有獵虎與斐迪南的威名,也不如獵豹殲擊車那樣的突出。但是它設計簡單,成本低,產量相當大,火力足,可以填補戰場上的空缺,給防禦部隊帶來機動火力支援,正所謂瑕不掩瑜被西方歷史學家將其評價為“希特勒的救火稻草”。而最大的遺憾就是它的改造時間出來太慢了,1944年才出來。若是在早一點德軍傷亡會更加少!

    二戰結束後,捷克斯洛伐克依然繼續生產並且改名為SF—1還出口瑞士與瑞典等國家,一直到20世紀70年代才正式退役。可見服役時間之長讓人意想不到哈!

  • 2 # 浩漢防務論壇

    德語Jagdpanzer 38(Sd.Kfz。138/2),後來被稱為Hetzer(“追擊者/獵人”),是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輕型坦克改裝而來的殲擊車,它建造在Panzerkampfwagen 38(t)的加寬和加長底盤上,並配有改進的懸掛和高階發動機。這款新發動機是與Praga-Wilson變速箱(5前進檔和1檔倒檔)聯接的160 PS Praga AC / 2 6缸發動機。對底盤進行了改裝。 以適應比普通38(t)坦克更大的坦克炮和更厚的裝甲。其戰鬥重量為16噸(而Pz 38(t)為9.8噸),最高時速可達42公里/小時。它的裝甲裝備了60毫米的傾斜裝甲前板,從垂直方向向後傾斜60度(相當於保大約120毫米,但是入射角並非總是如此,而且正面裝甲的下方易於擊穿),帶有相當強大的75毫米火炮,效能可靠,體積小,易於隱藏。建造起來也很便宜。 從1944年4月開始生產;直到戰爭結束時,大約建造了2584輛。舊的Marder III系列與Panzer 38(t)一樣保留了同樣的垂直的側面裝甲的底盤。追獵者有些可以由被擊毀的38t坦克改造而成。戰後捷克斯洛伐克繼續建造這種型號(訓練版ST-I和ST-III,約建造180個輛),並出口158輛車(G-13型)到瑞士。今天收藏的大多數車輛都是瑞士原產。 進一步的改型是攜帶150毫米sIG 33/2榴彈炮,其中30輛是在戰爭結束前生產的,一些版本還攜帶有105mm坦克炮,但大多數的追獵者搭載的是75mm坦克炮。追獵者是最常見的戰時坦克殲擊車之一。它的數量相對較多,一般效能可靠。像其他一些戰爭中德國自行火炮一樣,安裝了一個遙控機槍支架,可從車內發射。事實證明,這在坦克成員中很受歡迎,儘管裝彈仍然需要暴露自己來裝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麻燉鵝蛋有什麼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