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年錢大寶

    耐心的講事實擺道理。其實我覺得對小孩更應該實事求是,用大人的思維去對待。2歲有一陣子她就很愛吃飯亂玩飯菜,我就直接跟她說糧食多不容易才有地球上很多小孩吃不上飯很痛苦。找了很多非洲難民小孩餓的皮包骨頭的影片和糧食種植的影片放給她看,感覺很有效果。其實小孩子的理解能力要比大人想象的好。

  • 2 # 幸福trytry

    家長積極心態,情感上同理消極情緒,行動上積極取向

    總的來說,家長當有積極的心態,不可跟著大驚小怪,或者覺得煩,那樣子家長與小孩子情緒疊加不僅不利於小孩所抱怨的問題的解決,而且還更加增加小孩情緒負擔,如果習慣性如此,會導致孩子未來遇事情緒化。建議做法兩點:

    1.情感上同情消極情緒

    內在情緒是我們行動的驅動力,當情緒不平,理性就出不來,你講道理他也聽不進去。

    小孩抱怨都往往伴隨有負面情緒,或者被人欺負了,或者一個遊戲玩不好了,或者一個任務上無法取勝別的小孩了之類的,他感到受挫、生氣、難過,有情緒了,透過抱怨的方式來發洩情緒,獲得心理的平衡。

    情緒的能量總是比理性大,所以當小孩子抱怨,第一件事情不是抱怨他的抱怨,而是耐心的去理解他的心理受挫,去同理他的情緒。“這件事情讓你生氣了是嗎?”“哎,他這樣做可真不公平啊是嗎?”"寶貝,這確實有點難啊,媽媽能理解"之類的。

    特別要說明的是,如果小孩能夠透過口頭表達(抱怨)來表達情緒,那是好事情,而那些以衝突性動作,比如咋打東西之類來發洩情緒的更值得擔心。

    2.行動上積極取向

    當孩子的情緒平靜了,我們就可以與之分析事實部分,包括如何更積極地看待這件事、那個人,如果其中有我們可以行動去改進的部分,我們還應該幫忙分析應對策略。

    a.引導看到事情的積極面

    耶魯大學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若具有開放性思維,其中一條是具有積極思維,從任何事情中都能吸收積極教訓的人一生髮展更好,生活更幸福。所以,生活中的事情總是那些事情,不同的是我們面對事情的態度,有的人傾向於消極看待,有的人傾向於積極看待,日積月累形成了消極思維和積極思維,對應的形成越來越偏下下挫的人生,或者越來越開闊的人生格局。

    當小孩子有所抱怨,正是非常好的機會讓我們引導他們從消極思維走向積極思維的時機。

    必須強調任何事情必然有積極面的,家長朋友們自己也需要多練習看到積極因素的視角。比如小孩子被別的小孩欺負了這件事情,你起碼一是可以分析對方小孩子做得不對的,讓我們自己的孩子去理解不要犯同樣的毛病,二是就是論事分析下一次可迴避的方式。

    b.幫忙分析應對策略

    這就是借小孩抱怨的事情來發展他的能力了。

    比如小孩被人欺負了,你就可以分析事情發生該怎麼去解決,一二三四步驟怎麼做,至少是可以教他識別那樣的小孩迴避之的。舉個例子我自己的小孩一次被同學用雪塊砸破了嘴巴,她抱怨說明明已經告訴那個孩子若干次停止了,可他還繼續攻擊我所以傷害了我,他太壞了。我決定告訴老師。可是她又擔心老師不相信她,於是我們趁機就告訴她宣告自己主張的時候需要有證據,那麼你該如何保留證據呢……

    我舉例說明。當我小孩抱怨被人說小胖子了,我就說“嗯,他們那樣子說真是沒考慮到傷害別人嗎,做得可真不對是嗎?(同理心)不過好吧,為了要封住這些刻薄的小孩的嘴巴,我們今天開始就行動起來,每天堅持傍晚跑步,媽媽保證一個月後寶貝就會瘦下來很多。(積極行動應對)。

    以上希望有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情侶禮物有什麼?經驗推薦5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