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孚鑑

    馬謖很有才學,名聲也好,深受諸葛亮的器重,經常在諸葛亮帳下給他獻計,但卻很少衝鋒陷陣,親自帶領兵馬,後來經過爭取,諸葛亮答應讓馬謖去守街亭,並且立下軍令狀,同時諸葛亮再三告訴馬謖要當道紮營。但馬謖自認為會用兵熟讀兵法,沒有聽從諸葛亮的。

    最終馬謖失去街亭,蜀軍陷入困難之中,因為馬謖立下軍令狀,同時為了治軍,諸葛亮就斬了馬謖,但諸葛亮也流下了眼淚。

    那諸葛亮既然決定斬了馬謖,為什麼還哭了呢?

    首先,諸葛亮是為劉備而哭和為自己而哭。

    劉備在白帝城臨終前,曾和諸葛亮說馬謖這個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但諸葛亮並不這麼認為。

    到馬謖請求守街亭時,諸葛亮也知道街亭的重要性,但最後還是讓馬謖去了。最終街亭失守。

    諸葛亮斬馬謖時,流下眼淚,他後悔沒有聽從劉備說的,也後悔為什麼會讓馬謖去守街亭。

    其次,諸葛亮為馬謖而哭。

    不能否定馬謖確實很有才,他曾一直給諸葛亮獻計,就能看出他的才智,只是他過於驕傲,自認為熟讀兵法,所以導致街亭失敗。

    如果諸葛亮不用馬謖守街亭,那馬謖就不會立軍令狀,也不會失敗被斬。

    所以諸葛亮為馬謖而哭。

    最後,諸葛亮為蜀漢而哭,在當時如果街亭沒有失守,局勢對蜀漢是非常有利的,可是馬謖把街亭失了,不僅讓蜀軍陷入被動,而且諸葛亮的克復中原、恢復漢室的願望又一次化為泡影。

    諸葛亮斬馬謖後,親自去祭奠,並且對馬謖的家人非常好。和馬謖在世時一樣,對馬謖而言,這也算是一種安慰。

  • 2 # 琵琶嘴

    諸葛揮淚斬馬謖,正是諸葛亮治軍、治國的英明之舉,同時也可見諸葛亮也是極為重視和珍愛人才的。

    自白帝城劉備昇天,諸葛亮受託孤之事後“征戰南北,七擒孟獲穩定南疆,六出祁山,挺進中原,在鼎立的基礎上努力發展,很了不起!靠的是啥?不只是帶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仁治德治,更重以法治軍,治國。

    須知西蜀政權是由三大集團組成的 ,這些集團的一些高層職要人員也不斷暴露出些爭權爭利的違紀事。比如,李嚴這個重量級人物,公然挑戰,要求劃出五郡,建立巴州,要當刺史,對這個野心者,只能依法論處,廢去其職。還處置了廖立和來敏。寥立和來敏派別不同,但也是爭權要利,製造內亂,破壞團結之輩。諸葛亮不論派別,堅決依法處之,使朝野各界、使各集團、各派別、各官員無活可說,這才保證了西蜀政權的穩定和發展。

    至於馬謖,諸葛亮是很看得上的,他獻策"攻心為上",取得了七擒孟獲重大戰略性勝利,但馬謖有缺點,自傲,朝中人對其有看法,劉備生前也打過招呼,就是不同意重用馬謖。可諸葛亮在此事上一意孤行,重用馬謖委其重任,關鍵關頭,馬謖自以為是,不聽王平勸阻,街亭失守鑄成大錯,犯了死罪,諸葛亮認識到不斬馬謖絕不能服眾!自個也應負識人用人上的重大責任,承擔用兵上的連帶問題(馬謖缺乏實戰經驗,諸葛亮對其缺點認識不足)。

    總之,殺馬謖,減少了個人才,人才難得,何況正待用人!而不殺馬謖今後很多事難辦!尤其是那些高階文臣武將如有重大過失,何以執法?今後何以治軍理政?諸葛亮把這個問題提到了長遠治軍、保國的大局和高度,因而"揮淚斬馬謖`,並公開檢討了自己的過錯,降了自己三級。

    斬馬謖的決定也有大義滅親的成份,無論在軍事上,政治上都是必須的。

    至於揮淚,也不難理解,我算了又算,三華人才曹魏最多,良才濟濟,西蜀人才著名者最少,且還缺少忠良,排除異己,把楊儀、魏延這號人也算作人才?諸葛亮雖有一個頂十個的本領,但必竟壓力很大,如牛負重。馬謖是個少有的人才,雖有毛病,但算是個忠良,且能認錯服罪,殺馬謖沒錯,也是無奈,諸葛亮內心當然是非常痛苦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擊鼓傳花的遊戲式賣房能持續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