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幾天才會看一次,也是匆匆看一眼。也有人這樣嗎?
4
回覆列表
  • 1 # 此禾乃乃非比尋常

    清一色的廣告

    各種的

    或是代購

    或是曬娃

    或是秀恩愛

    或是美顏自拍

    或是各種喝不完的雞湯

    或是一些口水話

    基本沒什麼意思

    特別無聊無趣

    所以…

  • 2 # 北漂阿濤

    在普遍匱乏的歷史時期,人們想象“豐裕”是人類社會毋庸置疑的理想,而當“豐裕”真正地到來,人們又發現並非像預期的那樣一切矛盾皆迎刃而解。

    與“豐裕”緊密相伴的,是人們由“物質需求”轉向非物質性的“文化需求”。

    在此過程中,廣告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鋪天蓋地並且越來越精美的廣告總是用誘惑性的語言告訴我們:

    我們對於愉悅、愛、讚許、安全等等的需求,能夠透過消費產品最好地得到滿足。

    簡言之,不停地買、買、買,就能解決我們所有的問題。

    除了廣告外,消費信貸是操縱消費需求的一種重要的基本方式。它們對買得起和買不起的人們同樣施加影響。對於那些目前缺乏購買力的人們,透過廣告來刺激他們慾望的簡捷而明顯的步驟,是借給貨款使之在市場上發生有效需求。

    很顯然,慾望被當做人的真實需求,被不停地製造出來。

    於是,掙錢、消費和超工作量形成了瘋狂的惡性迴圈。因為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消費越多,就要付出越多的“超工作量”,而“超工作量”成為消費源源不斷的動力。

    2.

    有次,著名中醫暨網路大V唐略跟我說:現在很多消費者,講究商品中的精神消費。買的是一種心理。不但要買很多買完不用的東西,而且還要曬、狠勁曬。

    可見,當消費文化形成之後,我們消費的不僅僅是產品(或者服務),而是一種文化符號。其目的是建立我們與過去的自己,或者自己與其他人之間的區別。

    於是,我們會發現一種“犬兔”越野追逐式的現象:

    土豪們經常性地炫耀一些新的、時髦得令人垂涎的商品,而中下層群體則僭用標誌上層社會的商品。為了重新建立起原來的社會距離,雙方不得不投資於新的商品,如此反覆較量,猶如“犬兔”越野賽跑。

    因此,有錢有閒不再是重點,關鍵是得透過消費使之形象化、感性化、審美化。

    簡言之,透過炫耀,這樣心理才爽。——人們不僅要“佔有”財富,而且還要“證明”、“顯示”財富。

    炫耀、顯示財富(有閒也是一種財富)後的“自鳴得意”乃是消費快感的重要內容。

    於是,一方面,消費品或消費行為越來越符號化、形象化。君不見吃的穿的越來越精緻,越來越“有文化”?

    炫耀,成了消費社會這個無情世界裡唯一的情感。

    3.

    炫耀性消費對於富人和窮人的心理效應是不一樣的。

    對於富人而言,炫耀實際上就是人為製造歧視性對比。它表明除財富以外,還有可能在別的方面,例如在道德、體格、智力、審美力等等方面,他們也有優越性。並且,往往會將實際只是金錢上的差別,轉化為智力或審美力上的差別。

    對於窮人而言,佔有或消費這類商品或服務可以增加榮譽,可以祛除寒酸、鄙陋的汙名。

    4.

    事實證明:一個貧窮家庭希望有一處像樣的住所的願望,比一個富裕家庭希望擁有一處能與隔壁更富有鄰居媲美的宅邸更加迫切。

    有良心的學者還告訴我們:有人在節食產品上花費的金錢,足夠養活全世界饑民的兩倍還多!

    可見,炫耀性消費的悖謬在於:很多人的消費是建立在非迫切性、相對性的需求之上的。而與此同時,另一部分人卻依然還在受著迫切性、絕對性需求的困擾。

  • 3 # 威龍悍馬笑天虎

    因為能與我惺惺相惜的人巳廖若星辰,而我卻獨自在那翩翩起舞,彷彿似跳粱小丑一樣地在唱獨角戲。無人互動,自私的人靜靜地,看著你拙劣的表演,冷諷熱嘲與嫉賢妒能之人對你則不屑一顧。此時,一種羞澀感油然而生,感覺自己就像個二傻子,漸漸的隨著時光磨勵,逐步也在淡出朋友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花朵”的詞語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