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載堉(公元1536~1611年),字伯勤,號句曲山人,又號狂生、山陽酒狂仙客,諡號端清。中國明代著名音樂家、數學家、天文歷算家。朱載堉是朱元璋的九世孫,鄭恭王朱厚烷之子。朱載堉11歲的時候,被冊封為鄭王世子。朱載堉從小就很喜歡音樂、數學,聰敏過人,“無師授,輒能累黍定黃鐘,演為象法、算經、審律、制器,音協節和,妙有神解”。他曾經自述道:“餘少嗜音律,長而益得其趣。”可是,不幸的事情發生了,那時候朱載堉剛滿15歲。在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皇族內部發生了爭嫡奪爵的事件。原因是他的父親得罪了皇帝,因而被削爵禁錮起來,王位被人奪去,朱載堉也被從王子降為平民。從這時起的19個年頭裡,朱載堉並沒什麼怨憤之心,反而更加專心攻讀,研究學問。並於公元1560年,寫出了他的音樂處女作《瑟譜》,該作的署名即是“山陽酒狂仙客”,並自詡名號“狂生”,由此反映出一代音樂名匠縱情灑脫的瀟灑性格。在這段歲月裡,他還寫了許多歌詞,借古時聖人之口揭露了當時社會的種種腐敗、昏暗的現實,他罵錢、罵勢、罵各種能吃人的“鬼”,這些言行與他的名號非常相符。他在《醒世詞》中曾這樣寫道“再休提無錢,再休提無權,一筆都勾斷……種幾畝薄田,棲茅屋半間,就是咱平生願。”真可謂看破世事,安之若素。否極泰來,公元1567年,新皇登基,大赦天下。朱載堉的父親恢復王位,朱載堉也恢復世子爵位。萬曆十九年(公元1591年),他的父親去世,按理應當由他接襲王位,然而,他從萬曆十九年到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這15年裡7次上奏,要出讓爵位,最後終獲恩准。可是令人瞠目結舌的是他竟然把王位讓給了當年誣告他父親的族親。一個王子,如此高風亮節,無法不令人肅然起敬!他受難19年,讓爵15年,是一個真正無求的人。另外,朱載堉建立的十二平均律,在音律學史和物理學史上留下了永放光輝的一頁,至今仍受到世界各國音樂界和物理學界學者們的稱頌。中國古代的音律雖然發展很早也還比較完善,但仍有很大的缺陷。朱載堉系統深入地研究了前人的成就,明確地認識到解決十二律週而復始的問題,並且依靠傳統的三分損益法是不可行的。於是他大膽放棄了三分損益法,他透過對各類樂器的大量實驗,並反覆計算,終於有了突破,提出了十二平均律的計算方法。由此一來,任何音調在十二律後,頻率正好是開始之音的倍數,即高八度或低八度,從而取得了十二律週而復始的結果。相鄰音律間的等程性使這種樂律對任何曲調都能應用,且轉調自如,非常流暢,作曲便利,既科學又實用。這一偉大的成果出現在公元1584年,是對世界音樂藝術的真正定位的時間。是永遠值得紀念的。
朱載堉(公元1536~1611年),字伯勤,號句曲山人,又號狂生、山陽酒狂仙客,諡號端清。中國明代著名音樂家、數學家、天文歷算家。朱載堉是朱元璋的九世孫,鄭恭王朱厚烷之子。朱載堉11歲的時候,被冊封為鄭王世子。朱載堉從小就很喜歡音樂、數學,聰敏過人,“無師授,輒能累黍定黃鐘,演為象法、算經、審律、制器,音協節和,妙有神解”。他曾經自述道:“餘少嗜音律,長而益得其趣。”可是,不幸的事情發生了,那時候朱載堉剛滿15歲。在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皇族內部發生了爭嫡奪爵的事件。原因是他的父親得罪了皇帝,因而被削爵禁錮起來,王位被人奪去,朱載堉也被從王子降為平民。從這時起的19個年頭裡,朱載堉並沒什麼怨憤之心,反而更加專心攻讀,研究學問。並於公元1560年,寫出了他的音樂處女作《瑟譜》,該作的署名即是“山陽酒狂仙客”,並自詡名號“狂生”,由此反映出一代音樂名匠縱情灑脫的瀟灑性格。在這段歲月裡,他還寫了許多歌詞,借古時聖人之口揭露了當時社會的種種腐敗、昏暗的現實,他罵錢、罵勢、罵各種能吃人的“鬼”,這些言行與他的名號非常相符。他在《醒世詞》中曾這樣寫道“再休提無錢,再休提無權,一筆都勾斷……種幾畝薄田,棲茅屋半間,就是咱平生願。”真可謂看破世事,安之若素。否極泰來,公元1567年,新皇登基,大赦天下。朱載堉的父親恢復王位,朱載堉也恢復世子爵位。萬曆十九年(公元1591年),他的父親去世,按理應當由他接襲王位,然而,他從萬曆十九年到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這15年裡7次上奏,要出讓爵位,最後終獲恩准。可是令人瞠目結舌的是他竟然把王位讓給了當年誣告他父親的族親。一個王子,如此高風亮節,無法不令人肅然起敬!他受難19年,讓爵15年,是一個真正無求的人。另外,朱載堉建立的十二平均律,在音律學史和物理學史上留下了永放光輝的一頁,至今仍受到世界各國音樂界和物理學界學者們的稱頌。中國古代的音律雖然發展很早也還比較完善,但仍有很大的缺陷。朱載堉系統深入地研究了前人的成就,明確地認識到解決十二律週而復始的問題,並且依靠傳統的三分損益法是不可行的。於是他大膽放棄了三分損益法,他透過對各類樂器的大量實驗,並反覆計算,終於有了突破,提出了十二平均律的計算方法。由此一來,任何音調在十二律後,頻率正好是開始之音的倍數,即高八度或低八度,從而取得了十二律週而復始的結果。相鄰音律間的等程性使這種樂律對任何曲調都能應用,且轉調自如,非常流暢,作曲便利,既科學又實用。這一偉大的成果出現在公元1584年,是對世界音樂藝術的真正定位的時間。是永遠值得紀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