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864399721549

    空氣是一個龐大的懸浮體系,就像一碗淡淡的小米粥,其中有各種懸浮的顆粒物質均勻分佈。只是,大多數顆粒物粒徑只能以微米計,無法為肉眼所見。而這些“小身材”的顆粒物質,卻是大氣中汙染物的重要載體和反應溫床,成了人體健康的“隱形殺手”。

    最初,自然界中的顆粒物源於土壤揚塵、海浪濺沫,以及火山噴發的各種迸出物,甚至是隨著昆蟲飄散到各處的花粉。隨著人類活動對環境影響的加劇,人類汙染物形成的顆粒物“隱形殺手”群體逐漸變得龐大,成分變得複雜,“殺傷力”也漸漸增強。不管是常見的灰濛濛的天空,還是不時出現的灰霾天氣,這些其實都是大量極細微的幹塵粒等浮游在空中,使能見度降低的空氣普遍混濁現象,本質上正是無處不在的顆粒汙染物造成的。

    近年來,許多城市天空愈加渾濁,霾日天數逐年上升的原因就在於,汽車排放尾氣中的化合物,燃料燃燒釋放的大量粉塵,工業生產中排放的廢物,建材等行業製造的各種顆粒狀物質,都成為了大氣顆粒物大家庭的新成員。此外,環境中的各種化合物與大氣顆粒物互相作用,發生一系列化學反應,生成了嶄新的“顆粒二代”——一些組成更復雜、對人體毒性更強的物質。

    總懸浮顆粒物是指漂浮在空氣中的固態和液態顆粒物的總稱,其粒徑範圍約為0.1-100微米。有些顆粒物因粒徑大或顏色黑可以為肉眼所見,比如煙塵。有些則小到使用電子顯微鏡才可觀察到。通常把粒徑在10微米以下的顆粒物稱為PM10,又稱為可吸入顆粒物或飄塵。可吸入顆粒物(PM10)在環境空氣中持續的時間很長,對人體健康和大氣能見度影響都很大。一些顆粒物來自汙染源的直接排放,比如煙囪與車輛。另一些則是由環境空氣中硫的氧化物、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及其它化合物互相作用形成的細小顆粒物,它們的化學和物理

    組成依地點、氣候、一年中的季節不同而變化很大。可吸入顆粒物通常來自在未鋪瀝青、水泥的路面上行使的機動車、材料的破碎碾磨處理過程以及被風揚起的塵土。

    可吸入顆粒物被人吸入後,會累積在呼吸系統中,引發許多疾病。對粗顆粒物的暴露可侵害呼吸系統,誘發哮喘病。細顆粒物可能引發心臟病、肺病、呼吸道疾病,降低肺功能等。因此,對於老人、兒童和已患心肺病者等敏感人群,風險是較大的。另外,環境空氣中的顆粒物還是降低能見度的主要原因,並會損壞建築物表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巴西甲各球隊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