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行人風水
-
2 # 烤魚正宗川味
有正史,有野史,真真假假,不是我們所能區分的,也不是我們所能去評判的,沒在這個時代,那個位置,根本無法確認,學習了正確的,我們才能瞭解,而學習了誤導的,就會讓我們產生偏見和失去了對本來所認知的看法……
-
3 # jack老默
說點門外漢感受。人之為人在於有歷史,代際相傳,以為人類特有智慧。然,歷史有時是事實,有時就是任人塗脂抹粉的婊子。責任不在真正的歷史學家,在於言說與生死與稻粱有關。想了解真正歷史,不易!
彭行人,史學研究一般性病理問題。
①統攝與批判!惟一能解釋大抵營養不夠,始終無法釐清歷史兩個基本單位/原始碼(事與物),事者,職也,物者,起於牽牛,止於北斗,天地之數皆起於此,史者,理也(致知格物……羅欽順困以格物)。“事”與“物”(原始碼)釐定!之於(歷史)示性類與呈示類兩種基本性質,羅姆巴赫(結構的事件)所謂一切歷史(存在)東西都奠基於已經被確認的存在的狀況之下,而一切存在(是與不是)的東西被分析,分解其基本特徵,所謂存在論分析乃範疇的分析!釐清之後就可以談裝配式建築(意志)之門與窗(批判)!走出事與物(共同體與共同體“之間”轉換與移動),就可以談談《歷史哲學——歷史體系的構造》經濟、企業史研究病理的問題。歷史……經濟(劉易斯、埃及薩米爾·阿明、阿根廷普雷維什)……企業史(錢德勒、威廉姆森、韋伯、勒施)。馬克思從生產角度談(芒圖之於十八世紀產業革命),而今日談史學研究者,而不談經濟-企業史的分析,造成任何史學研究的批判都顯得蒼白無力、底氣不足!
②對未來有且只有提示性作用。研究只能對於未來給出一個提示性作用,一個建議,減低風險。例子如高德地圖的導航作用。陸九淵所謂天下學者,一曰樸實,一曰議論,不樸實如何議論!另外常常某些西方學者如福柯著作比較喜歡談真理問題,為此苦惱不能到達所以研究出來的真理。章學誠所謂古人之言,所以為公,未嘗矜於言辭而私據為己有,道果明於天下而所志而所志無不申,不必其言之果為我有。虞書所謂敷奏以言,明試以功。,以此觀語言之始,必於試功而膺服,所貴不在言辭。而如果文學作品(詩)以(歷史風景)勾勒、(自白)獨白、病理勾勒產品。或魯道夫·希法亭對於資本論補充,資本動員。虛擬資本與信仰資本。如果說信用的套現是收入、資產。那麼獲取信用當時重要的,信用即是自己主權。卡爾·施密特所謂國家本質只有在戰爭狀態下才能看到,所謂例外狀態。人只要在沒錢,憑藉信用獲得錢,即是信用的本質。一個合理有活力的市場,需要信用去自我調節,卡爾·波蘭尼所強調的,土地、勞動力以及虛擬的商品化
③總體性病理概述,章學誠引數在我看來《歷史哲學——歷史體系的構造》中的史學研究的病理問題無外乎(一綱一構造、兩類、三個板塊):一綱(重建合情合理的秩序,余英時朱熹的歷史世界引君行道……覺民行道、泰勒世俗時代的Reform大業、柄谷行人哲學的起源伊奧尼亞)一構造(風景的構造、學者獨白的構造、病理的構造)、兩類(標準類的西方哲學以及佛教、防差類的宋明理學)、三個板塊(西方哲學、佛教、宋明理學)
<1>西方哲學:如果說整個西方哲學都是為柏拉圖做註腳,毋寧說是為歐幾里(幾何原本)得做註腳。無非是:定義(命題)……公設……公理
<2>佛教(因明學):公理(宗)……公設(因)……命題(喻),重在破而非西方哲學的重在立,
<3>中國思想體系(宋明理學):兩方面,一方面如吳文俊院士、郭書春做的中國數學史的所謂的機械性與構造性。另一方面,以事言(喻)理、就事言理。這點在章學誠《文史通義》裡面最全面的扥解釋。章學誠在《文史通義》裡開宗明義,六經皆史也,古人不著書,古人未嘗離事而言理。以及在章學誠眼鏡快瞎了、臨死前趕寫的《浙東學術》裡,天人性命之學,不可空言講也……浙東之學,言性命必究於史,此所以卓也……史學所以經世也,固非空言著述,且如六經同出於孔子,先儒以為其功莫大於春秋,正以切合人事耳,後之言著述者,舍今而求古,舍人事而言性命,則吾不得而知之矣。學者不知斯義,不足言史學也。整輯排比,謂之史纂,參互搜討,謂之史考,皆非史學。
最後以劉宗周的《獨箴》送給章學誠,生前念茲在茲的所謂俟知己於後人
死生之說,晝夜之常:吾生於生,吾死與死。夷彼萬形,非我得私。猥雲不死,狂馳何異!因所不見,是名為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