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花嬸
-
2 # 小楊老師12
孩子自私不能單純看作是個人行為問題,證明孩子教育出現問題,家庭教育出現問題的機率最大,糾正孩子習慣一定是家長首先以身作則,做個好榜樣。其次,利用孩子弱點,強化分享意識,在孩子做出自私行為時給予行為懲罰,當然這裡的懲罰並不是身體上的,而是讓孩子意識到你對他的這種行為的反感讓他意識到這種行為是錯的。好的父母不一定能讓孩子成為特別優秀的人,但一定會為孩子的一生養成正確的價值觀以及人生觀,帶給孩子一生的財富。
自私是一種認知方式,當一個人自私的認知形成後,今後遇到的大部分事情,他都會用這種認知指導自己的言行。
自私的表現就是凡是都先考慮自己,和自己的利益,不考慮,或根本意識不到別人的感受,凡事以自我為中心。
自私的形成大部分從家庭環境中養成。建議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注意以下幾點。
1.孩子太小的時候,要灌輸他長幼有序,尊敬長者。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父母,叔叔阿姨等,凡是比他大的都應尊敬。例如在餐廳吃飯時,例如過年過節帶孩子見親朋好友時,等情境,讓孩子參與其中並遵守禮儀,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有意識地心中有他人。如果沒有兒時父母對孩子禮儀規矩的教導,一家人把孩子捧在手心,他眼中,心中自然覺得我就是最重要的,什麼都要聽我的。
2.孩子稍微大些,懂事些,五歲左右,讓他參與家中大事的商量,和小事的幫忙。大事的商量讓他對這個家有歸屬感和責任感,小事的幫忙可以讓他親身體驗父母的不容易。
比如要不要再買學區房問題。一家人和孩子一起商量,“你看咱家現在距離未來你上的小學有點遠,你現在每天7點起床,上幼兒園還行,如果將來去小學上學,時間可就不夠了”“粑粑覺得咱們買小學那裡的學區房,每天你和媽媽就不用那麼早起床去學校了。”孩子可能會說那就買房子吧。“買房子需要多少多少……”“那樣的話咱們家生活就不好了,而且粑粑麻麻要天天加班,晚上很晚才能回來……”在一番討論中,讓孩子也開動腦筋,幫家裡解決問題,每個人都在為這個家,為別人考慮。最後孩子可能會說,我早起幾分鐘,並且自己整理好衣服書包等等。
小事讓他和家長一起做,比如媽媽做飯,粑粑打掃衛生的時候,都可以讓孩子幫忙。如果孩子只想著自己玩,那家長就要戲精一下了。“親愛的辛苦了,為了我和孩子你每天做好吃的,我來幫你洗菜切菜吧”“孩兒粑粑,愛你呦”諸如此類的互動。夫妻二人你一言我一語的互動,就讓孩子在旁邊聽,也不理他,互相表達對方理解自己辛苦並幫忙的感謝。讓孩子聽,慢慢的他就會想要加入其中,也幫忙做事情了。不要忘了表揚孩子呦。再大些就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讓孩子體會到能為家裡為他人幫忙是快樂的。切忌家長什麼都不讓孩子做,全權代勞,你只要學習成績好,其他你都不要管的犧牲式養育。
3.如果有條件的話,等孩子上了小學,帶孩子體驗各種勞動場所和勞作內容。當他見識多了,體驗多了,心中對他人的理解就多了。比如去田間勞作,幹活半天他可能就受不了了,曬,熱,汗,累,苦不堪言。也可以帶孩子去其他工作場地體驗。孩子的心理會有一系列的變化,家長要正確引導,愛惜糧食,節約錢,珍惜學習機會等等。
這個問題應該是孩子很自私,在學校裡,老師應該怎樣教育。我覺得他的自私觀念已經形成,無論是小學還是初高中,單靠學校老師是很難徹底改變,如果能獲得家長的支援,我們可以將以上三種方法遷移到學校教育中來。
在班級中讓孩子有歸屬感和責任感,讓他挑擔子給信任,這其中還會用到皮革馬利翁等效應,鼓勵他做,表揚他做,讓同學們歡迎他做。如果都不能奏效,其實也沒什麼可擔心的,因為班級也是小社會,一個只考慮自己的自私鬼是不會有夥伴的。教師多組織一些群體類的活動,讓他感受一下,發現自己的問題,隨後單獨找他談心,為他分析問題在哪,最終從意識上慢慢改變他。當然,教師費的功夫是很大的。
希望以上內容能對您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