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一千五

    在曹操在世時不會鬱郁。曹操死後才會鬱郁,而且鬱郁而死。

    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己的主子,還是同自己同甘共苦,同舟共濟的好。譬如蜀國的趙雲吧,對後主是有"救主於危難"之中的。及至劉備駕崩後,趙將軍給涼在一邊。李斯是秦始皇的得力助手,秦始皇死後被秦二世百般刁難,即使有"沙丘奪謫"的功勞,也最終死於非命。呂蒙助孫權討回荊州,捉了心腹大患關羽,卻在風華正茂,無病無厄時死於非命。你道是為什麼?其實什麼也不為,根本的一點是呂蒙活著有礙於"孫劉聯盟",這"孫劉聯盟"事關抵抗曹魏而保全國家安危呀。呂蒙活著,吳蜀聯盟必不成,因為關羽的死,怎麼說呂蒙脫不了干係。呂蒙一死,新的局面開始了。所以,呂將軍"暴病"而亡就不奇怪了。由此及彼,曹大將軍再有功勞,與司馬仲達相比而言,都是"昔曰黃花",與其自行凋謝,不若強行退場。曹丕不似乃父,六親不認作《煮豆詩》的人,對手足尚且如此,何況上輩族人外人。為了大魏如此這般,讓你賦閒算是善待先王故舊了。為司馬之故,只好讓本家兄弟"鬱鬱而終"了。騰出位置讓有能耐的人來坐。這是命運的終結,奈何不得。

  • 2 # 我是西北橋的王胖子

    當蜀軍第一次北伐時,諸葛亮率領四十萬蜀軍做了充分的戰爭準備。在斜谷,箕谷兩地佈署了疑兵作為牽制,使雍州,渭城兩地魏軍不敢增援前線作戰部隊,魏大將軍曹真統兵抗擊蜀軍,其才幹也是有的。但因為初次與蜀軍交鋒而不知虛實,只是和蜀軍正面對抗,在有備而來的蜀軍面前交戰失利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而當時的司馬懿也不敢率軍同勢氣正盛的蜀軍正面交鋒。而只是奪取了像六盤山隘口街亭以後便嚴守關隘。等待蜀軍糧食轉運困難,軍心浮動以後再打反擊。這種戰術成功的阻擋了蜀軍的北伐。而曹真運用的常規戰術失利以後吧可能聲譽受了影響,威信也大大的降低了。後來為了重塑威望還特意奏請明帝五路伐蜀。結果也失敗了。其實勝敗本是兵家常事,但曹真運氣實在太差了。後來自己患了重病,把大將軍印交給了司馬懿以後安然而世。

  • 3 # 伊耆角木

    如果你問的是演義,那曹真鬱鬱而終是劇情需要,既體現諸葛亮厲害,又能給司馬懿騰位子好讓原本歷史上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才出現的諸葛亮司馬懿交鋒提前到第一次;如果問的是歷史,那曹真不算鬱鬱而終,人家一輩子都活的非常榮耀,晚年更是如假包換的曹魏第一權臣,唯一的遺憾大概是因為伐蜀遇大雨無功而返之後患病而死吧。

    曹真,曹操養子,因其父曹劭在曹操起兵時為曹操募兵而被殺,曹操感其情意,收曹真為養子,視如己出,甚至與世子曹丕同吃住,故而後來曹丕稱帝后也一直非常信任曹真。可謂受盡榮寵。曹操曾命其執掌嫡系精銳部隊虎豹騎,足見信任。曹操死後,曹丕代漢稱帝,對曹真的重用更甚,軍事才能高超,曾西破羌胡,並於吳蜀夷陵之戰後作為主帥攻打江陵,擊破東吳援軍主將孫盛。曹丕死後與曹休、陳群、司馬懿共同作為託孤大臣,晉位大將軍,在朝中地位僅次於大司馬曹休。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真作為前線統帥,指揮得當,命張郃擊破馬謖奪取街亭,使諸葛亮無功而返(因此不存在演義中司馬懿出山與諸葛亮交鋒和空城計的故事)。並在勝利後預測諸葛亮會攻打陳倉,次年諸葛亮果然攻打陳倉,由於曹真的預測,魏軍早有準備,蜀軍再次無功而返,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失敗。

    曹休死後,曹真晉位大司馬,成為名副其實的曹魏第一權臣。同年起兵伐蜀。由於天降大雨蜀道難行,不得已班師回朝,回朝後病逝。曹真死後,曹睿加封曹真諸子,後來曹爽無德無能卻能夠成為曹睿死後的託孤大臣並一度權傾朝野壓制司馬懿,唯一的資本就是他是曹真之子。

    所以說,並不存在演義小說中那個無能的曹真,那個軍事上被諸葛亮耍的團團轉,政治上被司馬懿玩弄的曹真,是小說家筆下的曹真而非真實的。目的不言自明,一來突出諸葛亮用兵如神,二來好讓司馬懿提前出場與諸葛亮較量。真正的曹真是不可多得的軍事奇才,仕途上也是一帆風順,並沒有什麼鬱鬱而終,如果說遺憾,那隻能說是伐蜀未成功,留有一些遺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部隊面臨走與留,有沒有人退伍回家混得好的情況,該怎麼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