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我看來,重點是DIY,鍵盤還是其次。我享受DIY的過程。對我來說,DIY不管是鍵盤還是模型其實沒什麼區別。非要說區別就是鍵盤比模型實用一些,我也經常換鍵盤用。
2,我能買得到的鍵盤都不夠滿意。
3,手頭有報廢的鍵盤但是回收的零件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現在最常見的鍵盤莫過於104鍵的鍵盤,然而104鍵右邊的數字區每次輸入數字右手就要離開滑鼠,很不方便;同時打遊戲的時候因為鍵盤太長導致滑鼠一直撞到鍵盤右側影響操作。
女票送的WASD白軸,最早DIY就是折騰一下鍵帽【強迫症表示鍵盤配色一定要對稱】 然後我就發現了87鍵的鍵盤,額外買一個數字鍵盤接在左側,上面的問題解決了。但是不好帶啊,這麼大的鍵盤很難裝進我的書包裡。
阿米洛87鍵紅軸 接著我就開始嘗試60%的鍵盤,最早我用的是WASD白軸。然而我覺得他們的組合方向鍵不夠合理,按久了手很酸。當然這也不完全是設計不合理的鍋,畢竟白軸這麼暴力的軸不使點勁是不可能的。
WASD61鍵白軸,強迫症版灰白配色 正好手頭的87鍵的鍵盤電路板壞了,我就把鍵盤的軸都給回收了。 車禍現場系列 然後重新買了外殼電路板開始了第一次嘗試。 看著好像還行,真放桌面上看了會瞎的
這次的結果就是:
1、底燈好瞎;
2、方向鍵比之前的設計好一些,但是組合鍵依舊不夠方便。
3、塑膠殼雖然夠輕,但是不夠穩,動靜也很大。
然後就開始換殼了,確實很好看,燈條低調多了。金屬殼雖然重,但是放著穩,聲音也小很多。 當然,這把鍵盤仍然有不夠好的地方,比如方向鍵。 鍵圈待久了肯定是知道HHKB這個東西的,網上各種吹什麼神器,說鍵位很好用什麼的,我也忍不住要試試。當然我不可能真的買一把HHKB來體驗,畢竟那個價格要是翻車了也不是鬧著玩的。這次就偷懶入了一把賣家組好的成品,依舊是不晃眼的燈條。
結果就是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但可以買一個教訓:
1、做工誤差比較大而且沒怎麼打磨導致邊緣割手;
2、介面太小導致手上只有一條線可以接進去用。 紅軸版HHKB 燈條效果還不錯 資料線口太小了,很多線都不能用 橫豎都體驗過HHKB鍵位了,只能說對Mac比較友好,但是那個退格鍵的位置一旦適應了再用別的鍵盤就很不方便了,可見這把鍵盤其實還是不夠適合我。怎麼辦呢?當然是重組啊,做一把真正適合Mac的鍵盤。
當然60%的鍵盤依舊是那個問題,沒有方向鍵。然後我就看到了GK64這個設計,帶有方向鍵的60%鍵盤。好不好用呢?當然要用了才知道。直接買是不可能的,還是自己組吧。
有點不一樣的是,我把鍵盤方向鍵邊上的那個小鍵給去掉了,不然靠得太近容易按錯。可是我覺得這個擋塊看著好奇怪啊,不然我再改一下? 確實方便了很多,但是因為方向鍵是硬塞進去的,導致右邊的shift鍵基本是廢了:太小,不容易摸到;左右兩邊的都是大小鍵,按下去還容易按錯。雖然我已經"被"鍵盤改成了幾乎不用右邊的shift,但多少還是有點不方便。
然後我就找到了65%的鍵盤,這個佈局堪稱經典:幾乎沒有比60%大多少,但是放進了方向鍵。 可是Leopold還是那個問題:沒有小門牙,按方向鍵還是容易錯,還是同樣的方案,自己做一把。考慮到手頭有Mac有Windows,我做了適配雙系統的佈局,Fn+Tab自由切換,這下方便多了。 很多人說為什麼要這麼麻煩地去折騰,其實和玩模型的人一樣,看著自己的想法一步步變成現實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只是因為在大眾的認知裡鍵盤是工具而不是模型,所以才會有折騰的感覺。但是換個角度想想:同樣是花時間拼模型,我更願意拼出一個有實用價值的"模型"。
1,在我看來,重點是DIY,鍵盤還是其次。我享受DIY的過程。對我來說,DIY不管是鍵盤還是模型其實沒什麼區別。非要說區別就是鍵盤比模型實用一些,我也經常換鍵盤用。
2,我能買得到的鍵盤都不夠滿意。
3,手頭有報廢的鍵盤但是回收的零件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現在最常見的鍵盤莫過於104鍵的鍵盤,然而104鍵右邊的數字區每次輸入數字右手就要離開滑鼠,很不方便;同時打遊戲的時候因為鍵盤太長導致滑鼠一直撞到鍵盤右側影響操作。
女票送的WASD白軸,最早DIY就是折騰一下鍵帽【強迫症表示鍵盤配色一定要對稱】 然後我就發現了87鍵的鍵盤,額外買一個數字鍵盤接在左側,上面的問題解決了。但是不好帶啊,這麼大的鍵盤很難裝進我的書包裡。
阿米洛87鍵紅軸 接著我就開始嘗試60%的鍵盤,最早我用的是WASD白軸。然而我覺得他們的組合方向鍵不夠合理,按久了手很酸。當然這也不完全是設計不合理的鍋,畢竟白軸這麼暴力的軸不使點勁是不可能的。
WASD61鍵白軸,強迫症版灰白配色 正好手頭的87鍵的鍵盤電路板壞了,我就把鍵盤的軸都給回收了。 車禍現場系列 然後重新買了外殼電路板開始了第一次嘗試。 看著好像還行,真放桌面上看了會瞎的
這次的結果就是:
1、底燈好瞎;
2、方向鍵比之前的設計好一些,但是組合鍵依舊不夠方便。
3、塑膠殼雖然夠輕,但是不夠穩,動靜也很大。
然後就開始換殼了,確實很好看,燈條低調多了。金屬殼雖然重,但是放著穩,聲音也小很多。 當然,這把鍵盤仍然有不夠好的地方,比如方向鍵。 鍵圈待久了肯定是知道HHKB這個東西的,網上各種吹什麼神器,說鍵位很好用什麼的,我也忍不住要試試。當然我不可能真的買一把HHKB來體驗,畢竟那個價格要是翻車了也不是鬧著玩的。這次就偷懶入了一把賣家組好的成品,依舊是不晃眼的燈條。
結果就是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但可以買一個教訓:
1、做工誤差比較大而且沒怎麼打磨導致邊緣割手;
2、介面太小導致手上只有一條線可以接進去用。 紅軸版HHKB 燈條效果還不錯 資料線口太小了,很多線都不能用 橫豎都體驗過HHKB鍵位了,只能說對Mac比較友好,但是那個退格鍵的位置一旦適應了再用別的鍵盤就很不方便了,可見這把鍵盤其實還是不夠適合我。怎麼辦呢?當然是重組啊,做一把真正適合Mac的鍵盤。
當然60%的鍵盤依舊是那個問題,沒有方向鍵。然後我就看到了GK64這個設計,帶有方向鍵的60%鍵盤。好不好用呢?當然要用了才知道。直接買是不可能的,還是自己組吧。
有點不一樣的是,我把鍵盤方向鍵邊上的那個小鍵給去掉了,不然靠得太近容易按錯。可是我覺得這個擋塊看著好奇怪啊,不然我再改一下? 確實方便了很多,但是因為方向鍵是硬塞進去的,導致右邊的shift鍵基本是廢了:太小,不容易摸到;左右兩邊的都是大小鍵,按下去還容易按錯。雖然我已經"被"鍵盤改成了幾乎不用右邊的shift,但多少還是有點不方便。
然後我就找到了65%的鍵盤,這個佈局堪稱經典:幾乎沒有比60%大多少,但是放進了方向鍵。 可是Leopold還是那個問題:沒有小門牙,按方向鍵還是容易錯,還是同樣的方案,自己做一把。考慮到手頭有Mac有Windows,我做了適配雙系統的佈局,Fn+Tab自由切換,這下方便多了。 很多人說為什麼要這麼麻煩地去折騰,其實和玩模型的人一樣,看著自己的想法一步步變成現實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只是因為在大眾的認知裡鍵盤是工具而不是模型,所以才會有折騰的感覺。但是換個角度想想:同樣是花時間拼模型,我更願意拼出一個有實用價值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