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生猛歷史
-
2 # 飛海
一件事情的出現,必然有其出現的理由。殺害俘虜,最著名的可能就是白起。還有成吉思汗的屠城。
他們進行的屠殺,大部分應該是一種政治策略。使用非常血腥暴力的手段來威懾敵人。從而瓦解對方的抵抗力。徹底的粉碎比方的反抗意識。
-
3 # 跳蚤騎士
古代戰爭目的就是土地,為什麼爭奪土地,很簡單,農業生產!
一次戰爭,消耗夠多的後勤物資,自己的大軍都養活不起還要兼顧敵人嗎?其次一個敵軍人頭就是賞賜和功名,當然是殺掉好啦!
就是戰後怎麼解決俘虜,難道就地釋放,這不又多出來要吃飯的嘴巴嗎?而且這些人沒有土地就是流寇,不是給自己添麻煩嗎?
-
4 # 歲月悠悠73399941
古代戰爭中經常出現大廈在殺降軍的事 ,並非虛構,在歷史記載中屢有發生。為什麼會發生如此慘忍的事情?由於當時直運輸條件落後,自己部隊的後勤供應尚無法解決,俘虜就更難解決了,不有一個問題,就是害怕如果對方反攻以後,這些俘虜也來個內應,問題就麻煩多了。不如干脆來個徹底解決。
說到古代的戰爭,最聳人聽聞的就是屢見不鮮的屠殺。其中最衝擊人情感和道德底線的,莫過於種種的“殺降”和“吃人”。如果說“人相食”是社會道德秩序徹底崩潰後的慘劇,那麼“殺降”卻是勝利者清醒殘酷的行徑。前者不可挽回,後者卻是有意識造成的慘劇。那麼古代戰爭為何中經常出現“殺降”的慘劇呢?
簡而言之,“殺降”是由戰爭的性質決定的。戰爭是政治鬥爭的延續,而政治鬥爭的實質是保全自我、消滅敵人。政治的基本邏輯決定了戰爭的基本邏輯:在一切可能的情況下,最大限度消滅敵人,保全自我。
長平殺降遺蹟
中國歷史上最為殘酷的“殺降”當屬殺降四十萬的秦趙長平之戰。長平之戰是戰國末期實力最為強大的兩大戰國——秦國和趙國之間的一場戰略決戰。這場決戰決定著兩國的歷史走向,更決定著戰國甚至整個中國歷史的走向。
長平之戰的導火索是秦國和趙國對上黨地區的爭奪。秦國在戰爭一開始就已下定決心,要將長平之戰由普通的擴張戰爭打成全面的殲滅戰爭,徹底消滅趙國最後力量,殲滅趙軍。為此,秦昭王親自奔赴戰場主持後勤,前線軍民一概加爵一級,男子應徵入伍,老弱投入後勤。
白起像
趙將趙括剛到前線便輕率地率軍出擊,失敗後只能固守待援。糧道斷絕後,趙括領軍衝擊秦軍失敗,中箭而死,四十萬趙軍潰散投降。秦將白起一舉坑殺趙軍和上黨軍民共計四十五萬餘人,冷酷地徹底消滅了趙國最後的有生力量。白起因為其血腥屠殺而被稱為“人屠”。山西當地至今仍有一道名為“白起肉”的特色菜,正是反映了當地民眾對於白起的深惡痛絕。
長平之戰最鮮明突出地體現了古代戰爭的基本邏輯。趙國四十餘萬俘虜確實已經放下武器投降,但無論對任何一個國家而言,四十萬軍隊都不是小數目。當時生產力水平低下,供養軍隊的成本極其高。如果將俘虜釋放遣返,那麼秦國的戰爭成果將化為烏有;如果重新安置,編制完整的四十萬人又不可能轉化為秦國的力量。那麼屠殺也就成為了白起唯一的選擇。
客觀上看,長平殺降徹底消滅了趙國的有生力量。史書記載,當時有人出使趙國,見到趙國幾乎看不到成年男子。戰國後期最唯一有能力與秦國抗衡的國家由此式微,各國不能抗秦之勢更加突出,最終為秦國逐個攻破。
《日內瓦公約》
從歷史上來看,戰俘的命運得到改善是非常晚的事情。這首先得益於法國大革命以來宣揚的人權觀念。直到1950年生效的《日內瓦公約》明確規定了旨在保護戰俘的條文,戰俘的命運才得到重要改變。
參考文獻
《史記》
《戰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