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葉楓流
-
2 # 紅色手電筒
所有的生產線,說句不好聽的,其實就是一條總裝線,這個機器裝置上的零件都是拿過來,往一個總的骨架上安裝,這裡邊其實說是飛機生產線,但是這個生產線其實上邊的零件基本上都是其他工廠生產的,一般說的封存生產線就是封存這個總裝線。
封存生產線,肯定是要把大量的工藝資料都按照一定的規範儲存起來,同時儲存的還有一些專用的工裝,夾具,專用工具,最重要的還有工藝資料這些東西,這些東西進去封存狀態以後理論上就不會用了,但是實際中,很可能會有一些情況出現,在倉庫中,經常不動的東西很快就會找不到了,這些東西在重新啟封生產線的時候,很可能就會由於時間太久而且保管不善,丟的丟,壞的壞,很多時候,重新啟封生產線都是要補齊丟失的東西,這就是挺費勁的事情了。
其實,技術工人只是一方面,象美國,在原來和中國合作生產客機的時候,中國工人就發現美國過來的工人的工作崗位非常確定,這些工人就是把自己的幾個位置給搞熟了,換一個位置這些人就玩不轉了,而中國的工人有點萬金油的感覺,只要是一條線上的活,幾乎都會幹,美華人習慣於把一項複雜的工作分解成幾項簡單的動作,所以訓練技術工人的難度不是很大,但是也需要訓練一段時間才行。
但是啟封生產線最大的麻煩,應該是生產的零備件,生產線封閉的越久,零備件就越困難,很有可能過去生產這個零備件的工廠都已經沒有了,前邊說了,生產線都是一個總裝線,裡邊的零備件都是別的工廠生產的,零備件的情況其實是飛機廠是無法控制的,所以重新啟封飛機生產線是件挺困難的事情,其中最困難的就是各種配件。
況且,一般來說封閉了那麼久,當時效能還算先進的飛機都有可能已經是落後的裝備了,再生產這種老式裝備還不如生產新的飛機。
-
3 # 重大現場
現代戰機的製造是相當麻煩的,不僅僅涉及到人員的問題,難以重啟的原因更多的還是其他方面的原因吧。
現代戰機制造是一個複雜的體系化工程,不是一家企業的問題,所謂飛機制造廠只能算最後的總裝企業,百需要大量的配套企業提供各種零部件,大大小小的配套企業不是十家八家,而是幾百家,甚至上千家的問題,而且這些企業也需要相關的企業協作,這樣製造一架戰機實際需要大量企業參與,由此造成了複雜程度是非常高的,一款戰機一旦停產,那麼它的整個生產體系也就停下來了。
整個體系停下來的不僅僅是總裝工廠,還要配套企業,這些企業才是數量最大的,一般來說戰機在停產之前會進行大量的工作,即便在總裝的工作停止後,一些配件零部件的生產還會繼續相當一段時間,如果他們也在隨後停產了,那麼才是真正的問題。
一旦配套企業也停主,那麼整個生產體系的這樣恢復過來就很難了,配套企業太容易出問題,
許多的配套企業在生產線停產以後,不會儲存相關生產能力,甚至許多企業直接就關門了。
一旦需要重啟生產線,那麼需要所有的配套企業等等都會重新恢復,那麼這個問題就行了,許多配套企業就成了麻煩了。同時,戰機制造生產中,許多部件的生產都有很嚴格的要求,對各方面要求很高,不僅僅是說員工。還有一些特殊的工藝等等,如果一旦停產的話,這些工藝可能就會流失,相關的許多東西都不存在了,也沒有人會特意儲存一些專用的技術。
其實,僅僅組織生產、協調等等都是很複雜的,反正不是簡單事。
回覆列表
戰鬥機停產之後封存的不是裝置,而是工裝和圖紙、工藝流程管理檔案。包括型具夾具,裝配型架,生產模具。但是這些只是總裝廠的工裝。很多機載裝置都是外購成品。比如發動機、發電機、液壓管件、油泵。現在還有隱身塗料、隱身材料、各種線纜。
如果時間再長一點,原來的生產裝置被淘汰了,用更先進的裝置生產零部件。工藝圖紙、原料選購也要變。如果原來飛機上的管件落後了,被淘汰了,重新生產就要按照新的方式去生產、裝配。
問題多多。所以短時間內重開生產還可以,時間長了就是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