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默默不說話035

    官窯起自唐,有兩種涵義,一是指貢器,一是指官廠。自唐代至元代,官窯多有貢器,少有官廠,採取的形式是“官監民燒”,燒出的瓷器,“千中選十,百中選一”,進貢給統治階級,這種瓷器就叫做貢瓷和官窯。那時,唐代在產瓷區設有司務,如唐景隆初(公元707—709年)褚綏為新平(景德鎮)司務,奉詔監燒獻陵祭器。宋代設監,如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3年),派殿前承旨趙仁濟監理越州窯務。到了元代則設局,以提領監陶,後改為本設總管。他們燒出的“景德年制”、“樞府’等款式的瓷器,分別稱為“景德窯’、“樞府窯”等。

    明代採取“官辦民燒”的形式,開始有官廠,專燒進貢的瓷器,如在景德鎮設御器廠,特派廠官,經費出自地方,編役人夫,設窯達50多座,專門燒造御器即貢器。清代與明代不同,採取的是“官搭民燒”的形式,其產品分“欽限”和“部限”兩類,前者是專給皇帝用的,後者是給朝廷和外交禮賓用的。

    民窯是對官窯而言。廣義地講,凡屬非官府經營的,進行商品性生產的瓷窯及其產品,都是民窯。

    民窯的歷史遠比官窯早得多,陶瓷器均產生於民間中,到了唐代,瓷器成了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遠銷印度、埃及和波斯等地。據考證,在這些地區都發掘有唐三彩、越窯青瓷和邢窯白瓷等。民窯於此已有較大的發展,並帶有商品生產的性質。

    唐代以後,各地民窯輩出,競相媲美,往往有供不應求之勢。其中著名的,宋代有鈞窯、汝窯、定窯等。宋元時,民窯發展較快,僅景德鎮的民窯就增加到300座之多。此時的民窯完全屬於商品生產的性質,民窯在產量上所佔的比重比官窯大得多,在質量上也有一定的發展。到了清代,民窯佔了壓倒優勢,官窯瓷器也為民窯所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雄聯盟一到團戰的時候就卡,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