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的法文原名是Les Misérables ,直譯過來是“小人物”或者“悲慘的人物”,而在中國卻被翻譯為“悲慘世界”並廣為流傳,其屬於意譯。為什麼譯為“悲慘世界”?我猜想譯者可能是處於對這一悲情故事的感慨,認為悲慘的人物使得這一時代顯得悲慘,或者更準確地說,時代的不幸造就了普羅大眾的不幸。故事的創作背景是這樣的:法國大革命歷時41年(從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到1830年7月革命),其中歷經三次漫長而曲折的起義。法國從1830年開始維護大革命成果。但到1848年,波拿巴發動軍事政變,解散議會並開始獨裁,1852年拿破崙三世登基稱帝,雨果作為大革命成果的維護者對稱帝一事大加攻擊,後被放逐國外。雨果在此後的二十年間各處漂泊,並在政治理想得不到實現的情況下,完成了這部小說。也正因如此,故事情節中穿插了當時法國革命動亂的背景和拿破崙滑鐵盧的描寫,還描寫了偏僻的小城,可怕的法庭,可怖的監獄,讓人絕望的貧民窟,陰暗的修道院......也算是一部比較寫實的小說。雖然當時的世界是動盪不安的,當時的人民是苦難的,但依然能從雨果的文筆中深切地感受到對人性的感悟,對真善美的嚮往,和對革命勝利建立新世界迎來新生活的強烈渴望,要走向幸福,就得歷經苦難。苦難有多深切,幸福就有多難能可貴。《悲慘世界》與大多數音樂劇相比,它的劇情要哀傷沉重得多,有很多嚴肅悲壯的歌,偶爾會有一兩個輕鬆的或是悠揚的歌,但馬上又會被鐵和血的聲音蓋過。這一點從最出名的那首<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已可見一斑: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你可聽見那歌聲?Singing a song of angry men? 憤怒人民心中歌聲?It is the music of a people who will not be slaves again! 那是一個再也不願為奴的民族的呼聲!When the beating of your heart 當你跳動的心臟,Echoes the beating of the drums 應和那戰鼓的聲響,There is a life about to start 新的曙光將被開啟,When tomorrow comes! 當明天來到!Will you join in our crusade? 勇敢的征戰打響,Who will be strong and stand with me? 你可願站我們一方?Beyond the barricade 超越街壘之上,Is there a world you long to see? 是否有你理想之邦?Then join in the fight 請加入戰鬥吧,That will give you the right to be free! 你將得到自由權利!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你可聽歌聲迴響?Singing a song of angry men? 憤怒人民心中歌唱?It is the music of a people who will not be slaves again! 那是民族不願再為奴的音樂正在激盪!When the beating of your heart 當你跳動的心臟,Echoes the beating of the drums 應和那戰鼓的聲響,There is a life about to start 新的曙光將被開啟,When tomorrow comes! 當明天來到!私以為《悲慘世界》最大的魅力,正在於此——它雖悲慘,卻也飽含希望;隨飽含希望,卻也有現實的殘酷,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高度結合體,謝謝雨果。最後附上今晚看的悲慘世界音樂劇照~~
【悲慘世界】的法文原名是Les Misérables ,直譯過來是“小人物”或者“悲慘的人物”,而在中國卻被翻譯為“悲慘世界”並廣為流傳,其屬於意譯。為什麼譯為“悲慘世界”?我猜想譯者可能是處於對這一悲情故事的感慨,認為悲慘的人物使得這一時代顯得悲慘,或者更準確地說,時代的不幸造就了普羅大眾的不幸。故事的創作背景是這樣的:法國大革命歷時41年(從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到1830年7月革命),其中歷經三次漫長而曲折的起義。法國從1830年開始維護大革命成果。但到1848年,波拿巴發動軍事政變,解散議會並開始獨裁,1852年拿破崙三世登基稱帝,雨果作為大革命成果的維護者對稱帝一事大加攻擊,後被放逐國外。雨果在此後的二十年間各處漂泊,並在政治理想得不到實現的情況下,完成了這部小說。也正因如此,故事情節中穿插了當時法國革命動亂的背景和拿破崙滑鐵盧的描寫,還描寫了偏僻的小城,可怕的法庭,可怖的監獄,讓人絕望的貧民窟,陰暗的修道院......也算是一部比較寫實的小說。雖然當時的世界是動盪不安的,當時的人民是苦難的,但依然能從雨果的文筆中深切地感受到對人性的感悟,對真善美的嚮往,和對革命勝利建立新世界迎來新生活的強烈渴望,要走向幸福,就得歷經苦難。苦難有多深切,幸福就有多難能可貴。《悲慘世界》與大多數音樂劇相比,它的劇情要哀傷沉重得多,有很多嚴肅悲壯的歌,偶爾會有一兩個輕鬆的或是悠揚的歌,但馬上又會被鐵和血的聲音蓋過。這一點從最出名的那首<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已可見一斑: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你可聽見那歌聲?Singing a song of angry men? 憤怒人民心中歌聲?It is the music of a people who will not be slaves again! 那是一個再也不願為奴的民族的呼聲!When the beating of your heart 當你跳動的心臟,Echoes the beating of the drums 應和那戰鼓的聲響,There is a life about to start 新的曙光將被開啟,When tomorrow comes! 當明天來到!Will you join in our crusade? 勇敢的征戰打響,Who will be strong and stand with me? 你可願站我們一方?Beyond the barricade 超越街壘之上,Is there a world you long to see? 是否有你理想之邦?Then join in the fight 請加入戰鬥吧,That will give you the right to be free! 你將得到自由權利!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你可聽歌聲迴響?Singing a song of angry men? 憤怒人民心中歌唱?It is the music of a people who will not be slaves again! 那是民族不願再為奴的音樂正在激盪!When the beating of your heart 當你跳動的心臟,Echoes the beating of the drums 應和那戰鼓的聲響,There is a life about to start 新的曙光將被開啟,When tomorrow comes! 當明天來到!私以為《悲慘世界》最大的魅力,正在於此——它雖悲慘,卻也飽含希望;隨飽含希望,卻也有現實的殘酷,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高度結合體,謝謝雨果。最後附上今晚看的悲慘世界音樂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