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遠景行之
-
2 # 隨雨飄渺
不會成為第二個美利堅,歷史不允許,文化不允許,民族主義不允許,宗教不允許。
歐洲連一個統一的歐盟語言都沒有,各國都是主權國家,國家利益關係的不同,無法避免分裂的可能性很大。
歐盟最初是為了避免戰爭,共同對抗蘇聯,而進行的經濟國家間的聯盟,現在又在搞邦聯制,而非聯邦制,二十多個主權國家,無法形成大一統。
-
3 # 史海尋蹤
起碼目前是不可能的,如果歐盟想達到美國那樣的成就,就必須有個大前提,歐洲真正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
既然都聯盟了,為什麼非要搞在一起,在一口鍋裡吃飯?遇到事情互相抱團不行嗎?
這還真不行,國家同聯盟相比,有著難以超越的優勢。
主要是凝聚力。一個國家可以透過法律制度,把各種資源或是人整合為一個整體,更利於集中力量,這和“一根筷子容易掰斷,五根在一起就很難掰斷”是一個道理。
即使是同一個國家,如果內部一盤散沙,就會呈現出衰敗軟弱的氣象,比如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軍閥割據的中國。因此,凝聚力是一個強國的根本能力。
而聯盟顯然做不到這一點,比歐盟整體利益更高的,毋庸置疑是各成員國自身的利益,要不英國也不會退盟單幹,因為它認為在歐盟組織裡,付出的比得到的多。英國能這麼想,其他國家也可以這麼想。
那麼建立在結盟基礎上的歐洲各國,還無法凝聚出一股統一的力量,這種結構是鬆散的。
歐洲成為真正的整體,非常非常難。在歐洲歷史上,從未真正統一過。即使在羅馬帝國或是拿破崙時代,也是依靠武力強行捏和在一起,這種統治狀態極為不穩定。沒有統一的國家民族觀;存在事實上的等級差別;缺乏統一的信仰和文化;不具備高效率的集權方式。這些都有可能使得帝國出現動盪。
如果歐洲能出一位類似秦始皇的人物,也許會是另一番局面。
因此,從現在到將來很長一段時期內,歐盟只能是歐洲國家抱團取暖的工具,而無法成為抗衡強國的利器。
這就好比戰國時代的六國聯盟,看似強大,最後卻在秦國的遠交近攻中瓦解分化。
-
4 # 林李李
不會
首先,富大哥英國是不想帶著窮小弟一起玩的
第二,歐洲的歷史一直也是一部侵略史,往上幾代可能都是殺父仇人
第三,社會制度不允許,除非出現外力打破,比如戰爭,疾病,到現在證明,即使是疫情,也不能打消每個人都想當老大的決心
回覆列表
多民族、多語言、複雜的宗教信仰、發展水平受地緣政治影響極大,完全不具備成為美國的條件。成為第二個中國倒是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