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何以笙丶丶

    第一,豬血養雞是有,不過現在還在科學的實驗階段

    所以還不是很清楚

    附,另外的蟲子養雞的方法一個(供參考)】

    育蟲養雞具有以下優點:

    1、節約養雞成本,充分利用農家的各種下腳料和廢棄雜物以及一些廉價的農副產品,利於環境保護和充分利用資源。

    2、由於蛆、蟲、蚯蚓等為高蛋白活體飼料,可提前10~15天出欄。

    3、養雞效益高,育蟲所用原料成本僅為一般飼料成本的5%~25%。   

    具體方法如下:

    1、稀粥育蟲法:選三小塊地輪流在地上潑稀粥,然後用草等蓋好,兩日後盡生小蟲子,輪流讓雞去吃蟲子即可。注意防雨淋,防水浸,下同。

    2、稻草育蟲法:挖一寬0.6米、深0.3 米的長方形土坑,將稻草切成6~7釐米長,用水煮1~2小時,撈出倒入坑內,上面蓋上6~7釐米厚的汙泥(水溝泥或塘泥等,下同),垃圾等,最後再用汙泥壓實,每天澆一盆洗米水,約8天即生蟲子,翻開讓雞啄食即可,食完後再蓋好汙泥等照樣澆洗米水,可繼續生蟲子。

    3、豆餅育蟲法:把少量豆餅(花生麩等)敲細碎後與豆腐渣一起發酵,發酵好後再與秕穀、樹葉等混合,放入20~30釐米深計程車坑內,上面蓋一層稀汙泥,再用草等蓋嚴實,約過6~7天即生蟲子。

    4、豆腐渣育蟲法:把1~2千克豆腐渣倒入缸內,再倒入一些洗米水,蓋好缸口,過5~6天即生蟲子,再過3~4天即可讓雞採食蛆蟲。用6缸輪流育蟲可滿足50只雞需要。

    5、混合育蟲法:挖一深0.5米的土坑,底鋪一層稻草,草上鋪一層汙泥,如此層層鋪至坑滿為止,以後每天往坑裡澆水。經10余天即生蟲子。

    6、腐草育蟲法:在較肥地挖寬約1.5米、長1.8 米、深0.5米的土坑,底鋪一層稻草,其上鋪一層豆腐渣,然後再蓋層牛糞,糞上蓋一層汙泥,如此鋪至坑滿為止,最後蓋層草。經一週左右即生蟲子。

    7、牛糞育蟲法:在牛糞中加入10%米糠和5%麥糠(或0.1%酒餅粉)拌勻,堆在陰涼處,上蓋雜草,秸稈等,後用汙泥密封,約過20天即生蟲子。

    8、酒糟育蟲法:酒糟10千克加豆腐渣50千克混勻在距離房屋較遠處,堆成饅頭形或長方形,過2~3天即生蟲子,5~7天后可讓雞採食蛆蟲。

    9、馬糞育蟲法:在較潮溼地挖一長寬各1~2米、深0. 3米的土坑,底鋪一層碎雜草,草上鋪一層馬糞,糞上再撒一層麥糠,如此一層一層鋪至坑滿為止,最後蓋層草,坑中每天澆水一次,經一週左右即生蟲子。

    10、雜物育蟲法:將鮮牛糞、雞毛、雜草、雜糞等易生蟲子物混合加水調成糊狀,堆成1米高、1.5米寬、3米長的育土堆,堆頂部及四周用稀泥巴抹一層,堆頂部再用草等蓋好,以防太陽曬乾。過7~15天即生蟲子。

    11、麥糠育蟲法:在庭院角落處堆放兩堆麥糠,分別用草泥(碎草與稀泥巴混合而成)糊起來,數天後即生蟲子,輪流讓雞採食蟲子,食完後再將麥糠等集中起來堆 成堆照樣糊草泥,又可生蟲子。

    12、豬糞發酵育蟲法:每500 千克豬糞曬至七成幹後 加入20%肥泥和3%麥糠或米糠拌勻,堆成堆後用塑膠薄 膜封嚴發酵7天左右;挖一深50釐米土坑,將以上發酵料平鋪於坑內30~40釐米厚,上用青草、草簾、 麻袋等蓋 好,保持潮溼,20天左右即生大愣蛆、蟲、蚯蚓等。

    13、黃豆漿育蟲法:取黃豆(大豆)0.5千克磨成稀漿 後加入花生麩(打碎)0.5千克,再加些豬血等,密封在水缸中,5天以後即生大量蛆蟲,可供50只雞吃飽。

    14、松木屑育蟲法:挖一長、寬、深各1米的土坑,放入松樹木屑(木糠)50千克,燒上米湯或淘米水,再用松樹葉蓋好,7天后即生蟲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豬腸子燉湯誰知道豬腸子要跟什麼燉湯才比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