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王冕的成語一般讓人聯想到的就是 孤芳自賞 凡桃俗李 ! 如果你是指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 裡王冕的故事,讓人聯想到的就是 自學成才 ! 王冕出生農家,因為家窮,他白天參加田間勞動,晚上到寺院長明燈下讀書,孜孜不倦。 30歲時王冕參加過一次科舉,但沒有考中。為了增長見識,遠遊杭州、南京、太行、徐州,最後到了大都(北京)。元朝的禮部尚書泰不花很喜歡他的畫,想推薦他進翰林院,被王冕拒絕了。40歲時,王冕在會稽九里山蓋了三間草屋,載了幾千樹梅花,過起了清貧的生活。他的朋友想推薦他去做府吏,王冕說:“我有田可耕,有書可讀,豈肯送公文做人家的使喚?” 王冕畫的梅花孤傲倔強,盡顯風骨,一次在一幅墨梅上他寫道:“凡桃俗李爭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 “凡桃俗李”比喻庸俗的人或平常的事物。 出自王冕《題墨梅圖》) 王冕(公元1287-1359年),元代著名畫家、詩人。字元章,號煮石山農、飯牛翁、會稽外史、梅花屋主等。他出生在浙江諸暨一戶貧苦農民家庭,自幼好學如痴。《明史》記載:王冕白天放牛,晚上到附近佛寺長明燈下讀書。有一天,王冕把牛放到野地吃草,自己跑到私塾裡去聽老師講課,天黑了,想起牛,結果牛不見了,回家被父親責打一頓。他的好學精神感動了會稽一位叫韓性的讀書人,韓性收王冕為徒,教他讀書作畫。王冕青年時代曾一度熱衷於功名,但參加科舉屢試不中,於是他焚燬文章,永絕仕途,浪跡江湖。他遊杭州、逛金陵,然後渡長江,跨淮河,經徐州、濟南到達大都,長途跋涉,使他的視野和胸襟大大開擴,使他對社會現實和統治階級的認識更加深刻、清楚。由於王冕的詩畫風格特異,不同凡響,名聲鵲起,在大都期間,士大夫都爭走館下,向他求詩索畫,一時縑素山積,而他經常援筆揮灑,傾刻而就。據記載,他不願意為達官貴人服務,曾畫一幅梅花懸掛在牆壁上,並題詩云:“冰花個個圓如玉,羌笛吹它不下來。”他經常譏諷元朝統治者,險些入獄。後來,他被迫隱姓埋名在家鄉九里山蟄居,白天種粟鋤豆,灌園養魚,晚上讀書作畫,過著自食其力的清貧生活。他在居室周圍種植了上千株梅樹,數百棵桃樹和杏樹,自題為“梅花屋”。 畫墨梅,始於北宋華光法師。據說他看到月光把梅花映照在窗紙上,從梅影中得到啟示,創造出用濃淡相間的水墨暈染方法畫梅花。華光法師之後,南宋另一位畫梅高手楊補之創造出兩種畫梅方法:一種是以墨筆圈出梅的花瓣,即所謂圈花法;另一種是用墨塗於絹上,烘托出梅花的白葩。王冕繼承了傳統畫梅的方法,又有所創造。在圈花方法上,楊補之一筆三頓挫,而王冕改為一筆兩頓挫,即所謂“鉤圈略異楊家法”。他畫出的梅花如鐵線圈成,雖不著顏色,卻能生動地表現出千朵萬蕊,含笑盈枝的姿態。另外,用胭脂畫沒骨梅花是王冕的獨創,對後世影響很大。在繪枝幹方法上,王冕注重質感的表現,用筆流暢頓挫適宜,瀟灑遒勁。他在畫新枝時,一筆拉幾尺長,引枝斷而復連,停而不滯,一氣呵成,梢頭露出筆的尖鋒,顯得靈氣飛動,生機勃勃;畫老幹時,筆鋒頓挫,能將老幹的蒼勁表現得淋漓盡致。清朝何瑗王作詩稱讚說:“山農筆力勁如鐵,中有窈窕姿傾城。清標信有煙霞骨,補之而後存典型。” 文人畫注重抒發個人情感、追求筆墨趣味、崇尚水墨寫意,技法精益求精。王冕畫梅花,只畫“野梅”,不繪“官梅”。山野梅花枝幹挺拔勁直,不似官梅經人工造作,枝幹盤曲媚俗。這自然跟王冕自己的身世、經歷分不開。“畫梅須具梅骨氣,人與梅花一樣清”。王冕筆下的梅花就是他個人精神世界的體現。王冕的《墨梅圖》傳世不只一幅。課本選用的這幅《墨梅圖》畫的是橫出一枝梅花,枝幹挺秀,穿插有致;枝幹與花蕊的佈局,主次分明,疏密得當,層次清晰;花用淡墨點染,花瓣和花蕊用濃墨勾點,顯得格外清新秀麗。畫上題詩:“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詩畫相配,表露出畫家淡泊名利,不願與統治者同流合汙的高尚情操。
形容王冕的成語一般讓人聯想到的就是 孤芳自賞 凡桃俗李 ! 如果你是指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 裡王冕的故事,讓人聯想到的就是 自學成才 ! 王冕出生農家,因為家窮,他白天參加田間勞動,晚上到寺院長明燈下讀書,孜孜不倦。 30歲時王冕參加過一次科舉,但沒有考中。為了增長見識,遠遊杭州、南京、太行、徐州,最後到了大都(北京)。元朝的禮部尚書泰不花很喜歡他的畫,想推薦他進翰林院,被王冕拒絕了。40歲時,王冕在會稽九里山蓋了三間草屋,載了幾千樹梅花,過起了清貧的生活。他的朋友想推薦他去做府吏,王冕說:“我有田可耕,有書可讀,豈肯送公文做人家的使喚?” 王冕畫的梅花孤傲倔強,盡顯風骨,一次在一幅墨梅上他寫道:“凡桃俗李爭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 “凡桃俗李”比喻庸俗的人或平常的事物。 出自王冕《題墨梅圖》) 王冕(公元1287-1359年),元代著名畫家、詩人。字元章,號煮石山農、飯牛翁、會稽外史、梅花屋主等。他出生在浙江諸暨一戶貧苦農民家庭,自幼好學如痴。《明史》記載:王冕白天放牛,晚上到附近佛寺長明燈下讀書。有一天,王冕把牛放到野地吃草,自己跑到私塾裡去聽老師講課,天黑了,想起牛,結果牛不見了,回家被父親責打一頓。他的好學精神感動了會稽一位叫韓性的讀書人,韓性收王冕為徒,教他讀書作畫。王冕青年時代曾一度熱衷於功名,但參加科舉屢試不中,於是他焚燬文章,永絕仕途,浪跡江湖。他遊杭州、逛金陵,然後渡長江,跨淮河,經徐州、濟南到達大都,長途跋涉,使他的視野和胸襟大大開擴,使他對社會現實和統治階級的認識更加深刻、清楚。由於王冕的詩畫風格特異,不同凡響,名聲鵲起,在大都期間,士大夫都爭走館下,向他求詩索畫,一時縑素山積,而他經常援筆揮灑,傾刻而就。據記載,他不願意為達官貴人服務,曾畫一幅梅花懸掛在牆壁上,並題詩云:“冰花個個圓如玉,羌笛吹它不下來。”他經常譏諷元朝統治者,險些入獄。後來,他被迫隱姓埋名在家鄉九里山蟄居,白天種粟鋤豆,灌園養魚,晚上讀書作畫,過著自食其力的清貧生活。他在居室周圍種植了上千株梅樹,數百棵桃樹和杏樹,自題為“梅花屋”。 畫墨梅,始於北宋華光法師。據說他看到月光把梅花映照在窗紙上,從梅影中得到啟示,創造出用濃淡相間的水墨暈染方法畫梅花。華光法師之後,南宋另一位畫梅高手楊補之創造出兩種畫梅方法:一種是以墨筆圈出梅的花瓣,即所謂圈花法;另一種是用墨塗於絹上,烘托出梅花的白葩。王冕繼承了傳統畫梅的方法,又有所創造。在圈花方法上,楊補之一筆三頓挫,而王冕改為一筆兩頓挫,即所謂“鉤圈略異楊家法”。他畫出的梅花如鐵線圈成,雖不著顏色,卻能生動地表現出千朵萬蕊,含笑盈枝的姿態。另外,用胭脂畫沒骨梅花是王冕的獨創,對後世影響很大。在繪枝幹方法上,王冕注重質感的表現,用筆流暢頓挫適宜,瀟灑遒勁。他在畫新枝時,一筆拉幾尺長,引枝斷而復連,停而不滯,一氣呵成,梢頭露出筆的尖鋒,顯得靈氣飛動,生機勃勃;畫老幹時,筆鋒頓挫,能將老幹的蒼勁表現得淋漓盡致。清朝何瑗王作詩稱讚說:“山農筆力勁如鐵,中有窈窕姿傾城。清標信有煙霞骨,補之而後存典型。” 文人畫注重抒發個人情感、追求筆墨趣味、崇尚水墨寫意,技法精益求精。王冕畫梅花,只畫“野梅”,不繪“官梅”。山野梅花枝幹挺拔勁直,不似官梅經人工造作,枝幹盤曲媚俗。這自然跟王冕自己的身世、經歷分不開。“畫梅須具梅骨氣,人與梅花一樣清”。王冕筆下的梅花就是他個人精神世界的體現。王冕的《墨梅圖》傳世不只一幅。課本選用的這幅《墨梅圖》畫的是橫出一枝梅花,枝幹挺秀,穿插有致;枝幹與花蕊的佈局,主次分明,疏密得當,層次清晰;花用淡墨點染,花瓣和花蕊用濃墨勾點,顯得格外清新秀麗。畫上題詩:“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詩畫相配,表露出畫家淡泊名利,不願與統治者同流合汙的高尚情操。